第六百九十章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3 / 6)

加入书签

   没办法,李宪身上的debuff太多了。

    内臣、边帅、大将、曾经手握重兵、战功赫赫……

    简直是唐代北衙的那些权势滔天的大貂铛们的翻版。

    所以,文臣们只要听到李宪两个字,就难免PTSD,联想到中晚唐时代,那些手握重兵,废立天子,杀宰相如杀鸡的权阉。

    而李宪现在又碰到了另一条红线——勾结文臣。

    而且,有文臣‘奴事/谄事’于他。

    无论他的出发点是什么?

    清流士大夫,是绝不会坐视这样的事情的。

    防微杜渐也好,以儆效尤也罢。

    他们都会推进这个议程。

    而作为皇帝,赵煦是不能在这个事情上,对这些人设置障碍的。

    原因很简单——这是大宋的政治传统。

    在面对宗室、外戚、武臣、内臣的时候,实际上,皇帝和文臣士大夫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文臣们是可以随意对宗室、外戚、武臣、内臣的不法行为进行弹劾、攻讦的。

    他们骂的越凶,皇帝回护、偏袒宗室、外戚、武臣、内臣的时候,得到的感激和感恩就越多。

    同时,这也方便皇帝可以随时的罢黜、下狱、处死那些不听话的家伙。

    这就是大宋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另一重含义。

    所以,大宋历史上才会出现那么多,‘敢于直言犯谏’,而且‘不畏权贵’的大臣。

    而政治传统一旦被破坏,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所以,赵煦也只能是耐心的听着苏辙说完他的话,才沉声道:“卿所言,固为良言。”

    “然则,叶康直乃太母所除……”

    “朕为人孙,当奉孝道……”

    说着,赵煦就起身,对苏辙道:“还请舍人,为朕制词,以安太母之心!”

    苏辙顿首再拜,他的眼睛在此刻,一下子就红了。

    在苏辙的视角看来,这是天子被庆寿宫道德绑架了。

    这,怎么能行呢?

    陛下,您要支棱起来啊!

    庆寿宫太皇太后此举,乃是戕害国法,破坏制度。

    只是,话到嘴边,苏辙就咽了下去。

    在他的视角来看,此事,君父已陷于两难之间。

    一边是朝廷法度,一边是祖孙亲情。

    想来,陛下也是很为难的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