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赵官家们的用人之道(3 / 7)

加入书签

的濮王系的拜贺。

    赵家到赵煦这一代,宗室人口,已经繁衍了上万之多。

    不过,经王安石变法的改革,真正的宗室人口,被控制在了两三千左右。

    其他宗室旁支,都被允许自寻出路。

    经商的、种地的、读书的、当官的都有。

    同时,宗室待遇也被对半砍了一次。

    总的来说,负担是有,但不大,每年在宗室待遇上的财政支出,不过百十万贯。

    其中大头,还是给了扬王、荆王以及嗣濮王等核心。

    像是一般的宗室,就只能吃俸禄,生活过的并不轻松。

    所以,这些宗室就只能靠着嫁女儿,赚些彩礼补贴生活。

    这也就难怪,大宋的宗室们,越发的不安分。

    以至于都闹出了赵世居谋逆案了。

    作为赵家的家长,赵煦对此是比较忧虑的。

    宗室们,特别是中下层的宗室,还是得给他们找出路才行!

    让他们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

    就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须得等等。

    ……

    在宗室之后,就轮到外戚们了。

    外戚,自是以荥阳郡王曹佾为首。

    曹佾又老了几分,整个人看上去,也都是巍巍颤颤,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了。

    但他依然坚持带着外戚们,对赵煦行礼拜贺。

    赵煦自是连忙起身,表示不敢接受,然后扶起老国舅:“舅祖,我早说过了,私下场合不必多礼……”

    对于曹家,赵煦还是很看重的。

    所以,给了很多好处。

    不仅仅给其在汴京内外的许多商业,开了绿灯,还开放了许多技术给曹家名下的工坊。

    就连如今还在整合质库的抵当所,赵煦也私下指示了贾种民,给曹家留一个名额。

    而曹家自然是投桃报李,在很多事情上,都为赵煦冲锋陷阵。

    尤其曹佾,充分发挥曹氏外戚深耕大宋朝堂数十年的优势。

    在好多事情上,都充当了鼓吹手。

    韩绛的改革,能够落到实处,是离不开曹家、高家、向家、刘家、杨家等外戚的配合和支持的。

    这也是封建社会的常态。

    除非可以打破原有的利益体系,重塑新的利益集团。

    不然,就必须得到旧的利益集团的支持与配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