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皇考牌总是很好用(2 / 6)

加入书签

; “我无恙!”王安石的口音,有着浓厚的江宁味道。

    这不奇怪,他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是在江宁、扬州等地度过的。

    临江王氏,在他这一代,也是正式迁居江宁。

    他的父、兄死后也都是葬在江宁。

    熙宁十年辞相后,他更是直接归隐江宁。

    他喜欢江宁,喜欢这里的山水、风俗与人民。

    这里也有着他人生最快意的那些回忆。

    “童内侍,缘何深夜求见?”王安石问道。

    童贯立刻拜道:“回禀司空,下官是奉诏行事。”

    “哦!?”王安石审视着他,然后问道:“旨意何在?”

    “是口宣……”童贯答道。

    王安石顿时皱起眉头。

    口宣旨意?

    这里面会不会有诈?

    这个内臣会不会是别人的棋子?

    王安石在这种问题上,素来很谨慎。

    因为他吃过这方面的亏!

    当年的宣德门宰相下马事件,让他几乎颜面扫地,深以为耻。

    童贯被他这一皱眉一个哆嗦,连忙道:“除了口宣旨意,官家还有一册书册,命下官带来,赠与司空。”

    王安石这才展颜,然后面朝汴京方向下拜:“守司空、荆国公、集禧观使臣安石,恭听陛下德音。”

    童贯这才战战兢兢的起身,长吁一口气后,用着抑扬顿挫的声音,开始背诵当日冯景转告他的话:“敕王安石:卿历事三朝,宰我国家元辅,用事于皇考,皇考拜曰:遽周岁历,殊拂师瞻……”

    此话一出,王安石顿时热泪盈眶。

    因为‘遽周岁历,殊拂师瞻。’正是熙宁八年他二次拜相的制词文字。

    当年,他只看到这八个字就立刻动身,星夜兼程,赶赴汴京。

    就是那一年,他在瓜州写下了他人生最快意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

    然而入京之后,他才猛然惊醒。

    自己和那位当初对他以老师相待,言听计从的君王之间,已经出现了不可弥合的裂痕。

    他最终只能黯然辞相!

    但现在,汴京的小官家,却抬出了这一句拜相制词。

    昔年与先帝的相处细节,涌上心头。

    王安石当即就泣不成声。

    童贯等他抽泣声停下来,才继续背诵:“朕今以幼冲之年,凉薄之德,绍皇考之大统,承祖宗之基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