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廷推风波(3 / 6)

加入书签

内,甚于防外。

    对赵官家们来说,外部威胁,只是芥藓之疾。

    内部的武臣、外戚、权臣谋乱,才是国家大患!

    正是因此赵煦派人去慰勉,并赐茶酒的时候,再次打了皇考牌:公,皇考潜邸之臣朕之心腹倚靠也,今河北水患难消,舍公之外,朕能倚靠谁人?请公为国牺牲,朕必不负公!

    同时还画了大饼:朕已意合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而——公正合该统领此书局。

    这就是许诺,将来成立元祐大典书局时,让韩维来统领这个书局了。

    顿时,韩维热泪盈眶,当即收回了请求致仕的奏疏。

    并且表示,愿意在大名府为先帝,为陛下,站好最后一班岗。

    潜台词其实就是——我只做完这一任啊!

    而元丰新制,文臣州郡一任,被统一固定为三十六个月。

    韩维是元丰八年八月,出判的大名府。

    换而言之,他最多只做到元祐三年的八月。

    这就头疼了!

    但没办法!

    只能是将就着!

    至少,韩维还肯干活,而不是撂挑子。

    好不容易安抚好韩维,大宋的新一次廷推,就再次开始了。

    十一月甲戌(20),两宫正式下诏,命都堂吏部房,循故事上报符合执政标准之大臣名单。

    都堂方面,自是早有准备。

    旋即报上了一份多达十人的名单。

    “苏颂、傅尧俞、范纯仁、吕大防、许将、曾布、蔡京、邓绾……”赵煦看着名单,忽然眼睛一眯:“吕惠卿……”

    “谁将吕惠卿的名字放进来了?”

    “回禀大家,听说是太皇太后的意思……”冯景低着头汇报着。

    “太皇太后?”赵煦愕然。

    太皇太后不是最讨厌王安石和新党的吗?

    而吕惠卿,可是新法的护法善神!

    当年在汴京城一度是人厌鬼弃,连王安石的爱子王雱都和他闹翻了。

    韩绛更是至今谈吕惠卿之名而色变!

    太皇太后怎会将他的名字放进执政廷推的名单里?

    赵煦有些想不通了。

    冯景低着头,道:“回禀大家,臣也不知为何……”

    “只听说,本来都堂名单上只有八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