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礼法(4 / 6)

加入书签

nbsp; 两宫听着,若有所思!

    是啊!

    范仲淹,若真认自己是苏州范氏,其母身份特殊,不能归葬苏州范氏陵园也就罢了。

    那他自己又为何不选择在死后归葬苏州呢?

    “儿早叫石得一查清楚了……”

    “这些年来,范学士兄弟,对苏州范氏,也是不胜其烦的。”

    “儿还听说,熙宁十年,陕西转运使升任朝官皇考恩封其母张氏为县君时,这些人就曾闹过一场,皇考无奈,才改封乐寿县太君。”

    国朝传统,升官是和封妻荫子以及追封父母乃至于三代是挂在一起的。

    所以,一个官员的升迁,通常伴随着整个家族,乃至于祖宗的阶级跃迁。

    依例,京官升朝官,父授散官,母封县君。

    而县君是命妇,可以穿戴霞披,称夫人。

    太君则只是一个荣誉头衔,并不能穿戴命妇服,也不享有命妇该有的特权。

    两宫听着,顿时动容:“竟有此事!”

    “何止……”赵煦道:“当年范文正公,为求认祖归宗,而苏州范家,却以为文正公意图争产。”

    “最后,逼得文正公不得不承诺:只求复姓,别无他寄。即使如此,范家众人也是等到文正公升到了两使职官,前途光明,才勉强答允!”

    “文正公尚且如此,何况其子,尤其是自幼无父,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的陕西转运使?”

    苏州的范家宗族,对于范仲淹一家PUA到什么地步?

    范仲淹在苏州当了半年知府,离任之后,终生都再也不回苏州!

    这是被恶心的。

    范仲淹,少年时,以为自己的家是长山朱家。

    长大后,知道身世,以为自己的家在苏州范家。

    但最终兜兜转转,他唯一认可的家,只有一个地方——南京应天府(商丘)。

    他的母亲,妻子以及儿子、女儿,都在应天府。

    母亲死后,首先安葬的地方,也是在应天府。

    后来才改葬洛阳。

    之所以将母亲迁葬洛阳,是因为范仲淹喜欢洛阳,选了洛阳作为自己最后的根。

    这些事情,赵煦在他的上上辈子,就已经在章惇的主持下,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过,那是为了找范家兄弟的黑材料,整他们的罪名。

    而苏州的范家那帮人,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配合。

    甚至捏造罪名,诬陷、诋毁范纯仁兄弟。

    其下作程度,连已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