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不肯让赵煦白嫖的漕司将士(3 / 4)

加入书签

,朕于是令河南府设监司,并许民间开采,以供给河南府及商洛等州。”

    鸿庆寺是河南的名寺始建于北魏,其石窟遗刻,历经战乱和风雨,保存到了现代。

    赵煦在现代的时候,曾去参观过。

    而在参观中,他自然也知晓了,就在当地的义马县有一个义马煤矿。

    巅峰时产煤三四千万吨,义马县也是因煤而设。

    在参观中,赵煦知道这个煤矿有很多矿脉属于露天煤矿,易于开采。

    而且,煤矿质量很高,能产出包括无烟煤在内的高质量煤炭。

    最关键的是,这个煤矿就在三门峡不远的渑池,距离汴京水路不过四五百里,而且是全程顺流的水路!

    这可太关键了!

    因为大宋物流的成本,陆路和水路相差巨大,而顺流与逆流,又是天差地别!

    根据仁庙时代的《庆历编敕》统计出来的漕司成本。

    每百斤商品,陆路每百里成本要一百钱,水路逆流三十钱,顺流的话就只要十一钱了!

    故而,赵煦自登基后,在确定了自己的安全后,立刻着手开始勘探、建设。

    借助扑买堤岸司堆垛场的机会,以派宋用臣巡视清汴司的借口,命其去渑池的鸿庆寺进香。

    顺便在宋用臣的随行团队里,塞了好几个善于勘探矿藏的内臣,并暗示他们要仔细勘探当地矿藏。

    这些人一去,就在当地发现了好几个大型露天煤矿。

    只要有人就可以开发的那种。

    当时,冯京留守河南府,这锦毛鼠素来唯命是从。

    赵煦诏书一到,立刻组织人手,设立监司,上报朝廷。

    就这样,一个大型石炭矿场,在一年多时间中被建立起来。

    之所以没有命河南府将当地石炭,运入京中,供给民生,只让其就近供应当地州郡所需。

    是因为赵煦知道,当地煤炭开采要形成规模,是需要时间的。

    而一旦渑池的煤炭入京,则必然在价格上,对怀州煤炭产生压倒性的优势。

    怀州煤炭竞争不过,就可能破产。

    到时候,渑池煤炭开采规模没上来,怀州煤炭又不来了,汴京怎么办?

    所以,在渑池煤矿没有形成规模前,还是得用怀州煤炭。

    如今,面临燃料危机,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让三门那边尽可能的运煤入京。

    当然,怀州煤也不能放弃。

    章衡听完,拜道:“即使如此,怀州石炭,也需加紧催运。”

    “若是催运,便需发赏,才能激励军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