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器以藏礼,礼以出信(2 / 6)

加入书签

党主张的框架下,却莫名贴合。

    何为新学?

    自是相对旧学而言的。

    那旧学标准是什么?

    自是以汉唐九经注疏为体系的所修撰而出的《尔雅正义》、《论语正义》、孝经正义》等为核心的章句注疏体系。

    但新学推翻的,不仅仅是以汉唐九经注疏为体系的思想理论。

    他还要塑造一個全新的理论基础和社会文化环境!

    譬如说《尚书.周官》言: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地。

    在过去,郑玄认为这是表示三公、三孤皆为天子辅臣,是辅佐天子一人,治理万邦。

    而唐代的孔颖达则认为公、孤所掌不异。

    换而言之,三公、三孤,无论是论道经邦、燮理阴阳还是弘化、寅亮天地,都是一个意思,并无区别。

    可王介甫就不这么认为了!

    当年,他就借其子王雱之口,公开推翻了郑玄与孔颖达的注解。

    然后在将尚书的这一句话,升华到非常危险的地步——以阴阳为本,天地为末,化待道而后立,天地待阴阳二后立,论道而不谕,然后弼。本在于上,末在于下,故公论道,孤弘化;公燮理阴阳,孤寅亮天地;公论道于前,孤弼于后!

    看清楚没有!

    新学的主张里,一切都是有秩序的。

    阴阳有其序,天地有其道。

    自然,朝廷、国家也该有法度来约束。

    不止大臣要遵守,皇帝也要遵守。

    不然就扰乱了天地阴阳的秩序,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会导致一系列灾难,甚至是国家倾覆社稷灭亡!

    “王介甫啊王介甫……”作为熙宁时代的传法沙门,韩绛和他的兄弟韩缜、韩维,对王安石的新学和其主张,自然是无比了解的。

    三兄弟甚至是支持的。

    不然他们的态度也不会这么暧昧!

    “汝可真是好运气啊……”韩绛悠悠叹息着,一双老手抚摸着那已经皱巴巴的小报上。

    “先帝受不了汝!”

    “小官家,却似乎能够接受了……”

    王安石和他的新学、新党的主张,从熙宁八年后,就已经不再掩饰了。

    天下需要一位圣王来领导!

    所有人都团结在圣王的领导下,紧密合作,各司其职。

    那假如没有圣王呢?

    那皇帝就该垂拱而治,将天下大政委托给圣人来治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