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前会议(2)(5 / 8)

加入书签

bsp;   “尔即位后,当谨记朕今日所教。”

    “朕再拜俯首称诺!”

    “皇考于是,命朕在御前立誓……”

    “其誓言有三!”

    “朕迄今依然记得清楚!”

    群臣顿时竖起耳朵但每个人都紧紧的趴在地上,不敢抬头。

    整个殿堂在这个时候,更是静得离谱,只有赵煦的声音在殿上回荡着。

    “其一:不可杀上书言事者,凡群臣谏言,即便有违国法,止罪于远篡边郡!”

    这就是直接抄了,历史上靖康之后,在民间和官方都广为流传的那个大宋太庙有太祖所立誓碑的谣言中的一条,既: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当然,稍作了改变和补充。

    将主体从士大夫,变成了涵盖到了所有人的‘上书言事者’。

    这是对科学和言论的解禁。

    等于放开了官府对言论的管制和控制。

    从此以后,不止儒家自由了,那些打着儒家旗号的人也同样自由了。

    但大臣们那里知道这些?

    他们的耳膜里,只有那句:不可杀上书言事者,凡群臣谏言,即便有违国法,止罪于远篡边郡!

    这是什么?

    亘古以来就没有过这样的政策啊!

    而且,这还是官家金口玉言,自己说出来的‘先帝圣训’。

    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这是相当于自我立宪!

    而且是约束力超强的立宪!

    为什么?

    孝道啊!

    在整个已知天下,无论是北虏还是大宋,不管是高丽还是交趾,甚至包括西夏。

    只要是在儒家文明圈的国家,就天然受到孝道的钳制。

    皇帝也不例外。

    甚至皇帝受到的钳制,要超过普通人!

    原因很简单,除了开国的君王外,其他君王的合法性来源,是来自于继承自己父祖的帝位。

    换而言之,没有父祖,皇帝算个屁?谁认啊!

    西汉时,霍光废昌邑王刘贺,用的最大罪名就是不孝,而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就是——刘贺没有朝拜、祭祀宗庙,也没有去昭帝灵前哭丧。

    所以,他并不是君!

    故而可以废黜!

    故此,没有皇帝,敢让自己头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