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司马光之死(3)(4 / 8)

加入书签

欢颜!”吕公著沉声叹道:“君实,当可为天下楷模!”

    对士大夫们来说,兼济天下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有过的。

    可是,临到头来,几个人能做到呢?

    这可是我家真有一头牛啊!

    能学范文正公,已经是很多人的极限了。

    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做一个守财奴。

    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珪了。

    王珪死后,其子孙扶棺回乡,传说光是运金银珍宝的船就有好几艘。

    不过……

    吕公著想起了王珪诸子现在的境遇,便若有所思,在心中想着:“老夫将来,也当学一学君实今日。”

    吕家的学习能力,一直很强。

    当年,范仲淹首创族田、义庄、义学,使得范家崛起后。

    吕家就立刻跟进了。

    因为他们发现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不仅仅可以让家族兴盛,还能减少子孙争产,兄弟阋于墙,让外人看笑话的可能。

    更可以确保家族不至于因为不肖子孙的原因而衰落。

    因为财富,将以土地、学田的形式存在。

    而且这些财产属于整个家族,所以不可分割。

    同时,还能有一个好名声。

    而一个好名声,在大宋是真的能换官当的。

    于是,如今天下的士大夫名门或多或少的都在学这个模式。

    除了他寿州吕氏外,颍昌府长社的韩氏(韩绛家族)也在用这个模式。

    而这个模式学的最彻底最好的地方是福建。

    福建一路,为什么这二三十年来,人才井喷?

    就是因为各大家族,都有族田、义学,以培养优秀子孙。

    建州章氏,从章得象后,出了多少人才了?

    福清林家,一代人就出了四个进士!

    而且个个不凡!

    莆田蔡家,也了不得!

    蔡确、蔡京、蔡卞,都是人中龙凤。

    可是,招式会用老。

    随着范仲淹模式,在天下渐渐铺开、兴盛。

    会不会有问题呢?

    吕公著想了想,他知道,这肯定会出问题。

    而当今官家,会不会打压这个模式?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