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司马光之死(2)(2 / 7)

加入书签

sp;可私底下,每天都有人想方设法的想要写信去江宁。

    甚至,还有过去,曾被他看好的旧党俊杰,如今居然也在暗戳戳的找着门路。

    所以一旦,相关讨论公开化。

    官家一听,王安石是先帝所信重的宰相。

    难免就会好奇,一好奇,将其招入京城对问。

    以官家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性格。

    王安石是很有可能蛊惑君上,将新法的邪说,灌输给这位寄托着君子正人,众正盈朝希望的少主的。

    那样的话,就太悲哀了。

    所以,绝对不行!

    绝不能做这种蠢事!

    这样想着,司马光就将到嘴的话咽了回去,他握着赵煦的手,深情的道:“老臣枣膏昏钝,于天下事,所知也只是老生常谈的那几句话。”

    “诸葛武侯,当年上表后主,泣血而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老臣惶恐,唯愿陛下将来临朝,亲贤臣,远小人。”

    嗯,尤其要注意,王安石的那些门生、故旧。

    点名吕惠卿、章惇!

    只是他不能说!

    只能暗示,只能希望,等过些年,官家亲政了,能保持如今的贤君明主之风。

    不要重蹈熙宁的祸患!

    赵煦点点头,道:“相公之言,朕记住了。”

    亲贤臣远小人,重点在于,谁是贤臣,谁是小人的评判标准在谁手中!

    而有着汴京新报在手,马上又能接收汴京义报这个在士大夫官员群体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小报。

    那么,只要赵煦不犯众怒,每次都精准定位一个群体。

    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岂非一目了然,不言而喻吗?

    司马光见状,大受鼓舞,振奋不已,继续道:“此外,为君者,当注重民生。”

    “而民生,不过两者,足衣、足食!”

    “孔子言,仓禀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而天下财富,自有定数,官取多,则民得少。”

    “今大宋之弊,在于官府所得太多,百姓所得太少!”

    “愿陛下将来临朝,轻徭薄赋,让利于民,与民休息,如此社稷安稳,天下太平,四海无事!”

    这是司马光这一派的理念,也是中古时代的儒家思想的典型理论。

    而赵煦等的就是司马光的这一番话。

    他立刻就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