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和尚的钱,三七分账(6 / 7)

加入书签

    于是,赵煦顺着冯京的话,道:「朕年幼,不知国家、祖宗故事,然而……」

    「皇考在时,常常教导朕……」

    「圣人之教,在于仁,仁者爱人也。」

    「两宫慈圣,保佑拥护于朕,也曾亲教朕圣人之道!」他回头,看向身后的两宫:「太母教我,为君者,当泽被生民,以百姓福祉为己任。」

    太皇太后顿时笑起来。

    「母后也曾教我,百姓,我之子民也,大臣,我之手足也。当爱之、怜之、厚之……」

    「今淮南遭灾,朝廷虽已安抚,然而,朕读史记,观汉贾谊言:农夫三年之耕方有一岁之积,九年之耕,方有三年之积。」

    「司马公也曾上书进言:四民之中,农夫最苦……」

    司马光,也就一个多月的生命了。

    不赶紧拉他出来背书,以后怎么好拿着他的旗号出来做事?

    「故朕想着,是不是,都堂上可以安排一下,减免淮南各州受灾农户的赋税?」

    「譬如说,免其今年、明年租税、杂税、免役钱……」

    减税、免除加征,这是满清的弘历,能够在穷奢极欲,不断对外用兵,且大兴文字狱的情况下,依然能坐稳江山的原因!

    赵煦当然要学!

    这是最好的维稳的办法!

    农民遭了灾,就直接免税,给与其休养生息和恢复元气的时间。

    群臣听着,却是面面相觑。

    免租税还好,这本来就是惯例。

    但免役钱和其他加征,却很难做到。

    因为这些钱,其实是维持地方官府运转的资金。

    可是,没有人敢反对。

    甚至连质疑也不敢有!

    群臣只能俯首恭拜:「陛下圣明。」

    就是韩绛和吕公著,深感头皮发麻。

    没了钱,地方官府怎么运转?

    户部拿钱吗?

    拿不出的!

    只能加税!

    但加给谁?

    江南路?两浙路?还是京东都路?

    反正不会是开封府!

    赵煦却是微笑着,继续说道:「此外,考虑到免除了淮南诸州的加征杂税以及免役钱,地方州县恐无钱运转,朕想着,是不是还可以降诏,鼓励天下义商、义民,踊跃捐献钱米以输淮南?」

    「同时,为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