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寿宴(1)(2 / 6)

加入书签

p;  大宋制度,帝后圣节,群臣都要写御制诗来称贺。

    太皇太后又是個爱面子,喜排场的主。

    去年,因为赵煦的父皇驾崩,所以没有收到御制诗。

    今年,终于有机会了,可不得好好看看?鉴赏一二?

    向太后却接着说道:“吾方听说,集英殿说书苏辙,写了一封颇为应景的御制诗,博得了满堂彩呢!”

    “苏辙诗赋,自是不俗!”赵煦点头颔首。

    到底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诗词,自不弱人,事实上,要不是苏轼的光芒太耀眼。

    苏辙的文章,单拿出来,也可以秒杀掉无数人。

    旁的不提,单单是苏辙年轻的时候,写给韩琦的那一封拜帖,就堪称中古年轻人拜谒贵人的范文。

    想进步的官员,都该去看一看,认真学一学,什么叫不卑不亢,如何吸引领导的注意力,怎样拉起领导的好奇心。

    “如今殿上诸臣,还在奉诏赋诗,六哥可要去看看?”向太后问道。

    赵煦摇头:“儿臣年幼,哪懂什么诗词,还是不去献丑了,与母后在此多说说话吧。”

    虽然赵煦的诗词水平不差,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也很高。

    但,自从在庆宁宫醒来后,他就一直在刻意的向外界传递一种——朕不喜诗赋的态度。

    在经筵上,群臣赋诗,他也从不做点评。

    这是一种微妙的政治宣言。

    向太后自也知道,于是道:“那母后便陪六哥在此说说话。”

    母子两人便在榻前,开始聊起了家常。

    这也是赵煦暑休后经常会做的事情。

    他有没有空,就会到保慈宫中,与向太后说话,甚至抽时间陪她散步、赏花。

    每隔三五天,更是会到保慈宫中住上一阵。

    尤其是六月过后,旱情开始缓解,出现雷雨天气时,赵煦总会到保慈宫中,陪着向太后。

    细节上,几乎做到完美。

    赵煦的嘴巴,又特别甜,总能时不时的说些‘至孝’、‘纯圣’之语。

    所以母子感情,非但没有半点疏离,反而更加亲密。

    母子两在庆寿宫的内寝说着话的时候,庆寿宫正殿上。

    大臣们所上的御制诗,已经宣读完毕。

    太皇太后,听着那一首首吹捧、赞美她圣德与慈恩的诗赋,也是笑的合不拢嘴。

    于是,诏赐金银有差,并选了她最喜欢的几首御制诗,命人装裱起来,打算将来仔细欣赏。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