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仕途高歌的苏轼(2 / 7)

加入书签

他只比苏轼大四五岁,上个月刚满了五十四岁,对于执政来说,确实是年富力强。

    张璪一听,眉头都皱在了一起。

    “恩相,下官如何不急?”

    他是年轻,可问题在于,他的对手,太多了,而且太强了。

    张璪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给韩绛数起来了:“恩相,您看如今朝中……苏子容(苏颂)、范尧夫(范纯仁)、吕微仲(吕大防)、刑和叔(刑恕)、蔡元长(蔡京)、章子平(章衡)、沈存中(沈括)等,不是当今官家的心腹,就是官家的经筵官,可在官家面前不时出现、进言献策……”

    这些都是在朝中,有望拜相的人物。

    坊间一般认为,这些人只要不出意外,两三年中都会陆续随着当今天子的成长,陆续进入东西两府,执掌权柄。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这都很正常!

    “此外……杭州的蒲传正(蒲宗孟)、扬州的曾子宣(曾布)、江宁的王和甫(王安礼)、许州的黄安中(黄履)等等,皆非下官所可以比拟!”

    “下官若再不抓紧,恐怕此生也无望拜相了!”

    韩绛听着,心里面明白,张璪就是来他面前诉苦的。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很正常!

    但韩绛也有求于张璪——他要致仕了,致仕后,就要在都堂留個钉子。

    免得人走茶凉,自己留下的政策,被继任者破坏、颠覆。

    张璪就是他选的钉子。

    而张璪的诉求,韩绛也明白。

    求他致仕时,推荐对方为相呗!

    哪怕只当一天,都是好的!

    韩绛能理解张璪的心态。

    宰相,这可是大宋地位最高的官爵!

    礼绝百僚,群臣避退!

    除了天子外,不需要对任何人行礼。

    哪怕是亲王、皇子,在宰相面前,也需要执礼而拜。

    但……

    张璪有那个能力吗?

    他资历够吗?

    他有圣眷吗?

    都没有!既然如此,他就不可能拜相!

    韩绛慢条斯理的放下手中的茶盏,道:“邃明啊,听老夫一句劝,人生啊,总是求而不得,不如放下,如此烦恼散去,自得清净。”

    他是不可能也不会推荐张璪的。

    既然如此,作为合格老练的政客,韩绛就不会吊着张璪,给其希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