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格物风潮(1)(4 / 7)

加入书签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吕公著想了想,然后找到了原因——当今官家!

    因为,当今官家自即位以后,就一直没有对他和其他人用过那些先帝以及历代官家们常用的权术手段。

    是真的肯放权,也是真的愿意将事情委任给他们。

    也没有设绊子,更没有在他们下面安插异己。

    让他们这些宰执做的舒舒服服——至少在办差的时候,他们是不需要担心有人捣乱、掣肘。

    这位官家,只在乎结果!

    以至于,吕公著曾经必须时刻提着的心,现在可以放下来了。

    于是,曾经需要时刻警惕其他人的他不知不觉就松懈了下来。

    这可不行!

    万一有人陷害老夫呢?

    所以,必须得打起精神来。

    就从现在开始!

    吕公著转身,走向书房。

    他得去写奏疏,同时还得好好想想,怎么将格物致知融入自己的学说之中。

    于是,在书房门口,他回头对吕希纯吩咐:“子进啊,替老夫去买一本《格物论》回来。”

    上次那本,他看完之后,就随手丢在都堂令厅,现在已经不知道去那里了。

    吕希纯楞了一下,旋即拜道:“诺!”

    ……

    太学。

    陆佃拿着勺子,将煮好的茶汤,一碗碗舀好,然后一一分与在坐诸生。

    今天,在这个学斋之中的都是大儒。

    既有太学名士,也有宫里面的经筵官——集英殿说书吕希哲、苏辙,集英殿讲书程颐。

    真真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而圣人之义,乃是微言大义,隐含于文字之中。

    自范文正公后,天下学者,纷纷摒弃汉唐旧儒的注疏经义,直接复古,直接去向圣人文字寻求大道。

    于是,人人都可以解释圣人经义,人人都能重构圣人大道。

    所以,大家坐在一起,难免针锋相对,也难免辩论不休。

    不过,大家都是体面人,会点到即止。

    当然了——这只限于在场的人。

    那些不在场的……就怪不得大家嘴上不留情了。

    现在,正是讨论后的休息时间。

    大儒们喝着茶水,谈论着汴京的琐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