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视察(3 / 6)

加入书签

    这是大宋立国以来,天下人公认,人尽皆知,却没有几个人敢说的事情。

    没办法!

    赵官家们,素来是不占便宜就等于吃亏。

    而当今官家仁圣,心忧万民,惦记苍生,即位以来已经多次表态,要放松监管,要放开限制,要重视民生,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这让士大夫们欢喜鼓舞,直呼圣天子!

    “所以,朕一直在想着,对将作监、内侍省的一些不必要的有司,进行剥离!”

    “如东西窑场,过去雇工两千余,有十三监,太多了!”

    “朕今年以来,已经将之裁撤了一千余,监官减少到了七人,却并未影响宫中用度,也并未影响国家运作,反而增加了效率!”

    所有人齐齐躬身:“陛下圣明!”

    这是赵煦的政绩!

    也是他现在能得到广泛支持的原因所在。

    亲身经历了这些事情的沈括,更是拜道:“臣奉旨意,督办相关事务,深为陛下之圣智而拜服!”

    今年以来,对专一制造军器局而言,是一个魔幻之年。

    正月之后,一道旨意,就从宫中降到了他沈括这里。

    按照旨意,沈括领导下,专一制造军器局牵头,会同将作监、内侍省。

    把那些宫里面,放在架子上吃灰的技术,拾掇拾掇,整理整理,选出其中可用、堪用的后,就放到专一制造军器局来了。

    这些技术,千奇百怪,涉及各个方面。

    有纺织的、有染色的,也有瓷器、窑场相关的……

    反正都是宫里面或者专一制造军器局研发的。

    好多都是中看不中用——要么太贵,成本太高,要么太复杂,流程太多。

    这个时候,专一制造军器局就得想办法,将之民用化,简化、降低成本,搞出一个丐版的替代品。

    然后……

    闰二月后,让沈括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

    汴京城的商贾们,居然在宫中的使者的带领下,带着钱找上门来了。

    然后,在宫中指挥下,沈括就和这些商贾,签订了契书。

    采取类似都曲院里扑买酒曲一样的法子。

    由商贾们通过竞标的方式,来出钱参与到一些技术的研发、应用之中。

    等到这些技术研发完成,这些商贾就可以优先获得相关技术。

    同时他们还获得了这个技术相关的市场准入门槛。

    于是,专一制造军器局,没用国家一个铜板,就养了上千名工匠、官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