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汴京风云(4 / 6)

加入书签

p;“说说看。”赵煦不动声色的问道:“那些商贾,打算怎么用交子搞钱引?”

    石得一低着头,说道:“回禀陛下,探事司查知,据说是有一位许州来的黄姓商贾,近来在京城中,纠集了其他几个豪商,暗中收购交子,据说其欲以交子为本,在汴京建立类似钱引一样的铺子,专门经营汴京、许州之间的钱货转运。”

    赵煦听懂了。

    有人打算收购交子,用交子的信誉来给自己的生意背书,从而当中间商。

    准确的说,那人的所谓钱引,应该是钱庄?

    就像他在现代电视上看过的那些明清钱庄、票号一般。

    只不过,明清钱庄票号,是用白银当本钱。

    而此人打算用交子当本钱?

    “有趣!”赵煦简单的评价了一句。

    然后他就问道:“姓黄?许州来的?”

    “是。”石得一低着头回答。

    赵煦笑了笑,这大宋就是这样的。

    无论做任何生意,都得有官方背景,不然这生意就做不大!

    旁的不说,在如今大宋商品每过一个县、州、路,都得交一次税,这叫过税。

    税率一般法定是百分之五,但实际上远远不止。

    因为地方官可以根据需要对特定商品进行征税。

    而商品抵达目的地进行销售,当地还得抽一次税,这就是住税,一般也是百分之五。

    于是就有了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的俗语。

    但,这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限制。

    达官贵人家里的买卖,不在这个限制里。

    地位越高,限制越少。

    也正是因此,赵煦才不敢轻易对现行的商税体系下手。

    因为啊,现在的商税,保护的是达官贵人,特别是士大夫集团的利益。

    所以,一个姓黄的许州商贾,赵煦自然很容易的就将他和许州知州黄履联系了起来。

    “继续盯着!”赵煦吩咐着:“尽快查清楚,这些人到底意欲何为?又有那些人参与其中?但不要惊动他们!”

    “诺。”石得一拜道。

    “汴京城近来还有事情吗?”赵煦接着问

    石得一犹豫了一下,才道:“确是有个传说。”

    “嗯?”

    “据说左相韩绛之孙,提举成都府路常平公事韩阶在蜀地,似乎有些不法之事!”

    赵煦点点头:“我听说过,好像正月的时候还有人弹劾了他。”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