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三章 贬官(3 / 6)

加入书签

bsp; 赵煦说着,就看向了御史中丞李常,还有知谏院赵彦若。

    特别是后者。

    他饶有兴致的问道:“李中丞、赵谏院……两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处置?”

    李常倒是没有什么负担,出列就拜道:“奏知两宫慈圣、皇帝陛下,臣以为,当贬偏远军州编管居住,并不得令其签署本州(军)公事!”

    赵彦若则有些慌张,犹豫了一下,才拜道:“奏知慈圣、皇帝陛下,臣以为,圣朝以宽厚为本,故臣以为,贬为下州知县可也……”

    赵煦笑了起来。

    赵彦若和刘挚什么关系?别人不知道,赵煦还能不知道?

    这两人是儿女亲家。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儿女亲家!

    赵彦若的好大儿赵仁恕娶了刘挚的女儿,而刘挚的儿子也娶了赵彦若的女儿。

    这在大宋很寻常。

    文臣士大夫互相联姻,彼此关系盘根错节。

    譬如,蔡确的儿子蔡谓,娶了冯京的女儿,文彦博的孙子文康世则娶了蔡确的弟弟蔡硕的女儿。

    也譬如现在的御史中丞李常,是后来的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的亲舅舅。

    然而,不寻常的是,刘挚和赵彦若的教育都极其失败。

    他们都教出了两个混账儿子。

    而他们的儿子则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向世人证明了——这两位满嘴仁义道德的士大夫,未必如他们嘴上说的那么光明磊落!

    特别是赵彦若之子赵仁恕,在地方为官时,被当地提刑官弹劾‘酷烈脏污’——光是被其无辜冤杀、刑杀的百姓,就有好几个,至于致残、致病者数之不尽,他还强雇民女十几人为婢——其实就是强抢民女!

    总之就是劣迹斑斑,骇然听闻!

    可刘挚和赵彦若这两个平时满嘴孔孟仁恕之道的士大夫。

    在面对自己的好大儿和好女婿被弹劾,而且证据确凿的时候,却百般抵赖,还利用职权,极力阻扰有司的调查。

    搞得赵仁恕一案,拖延一年多,都没有结果。

    最后激怒了整个台谏!

    台谏们和他们死磕到底!

    吕大防、范纯仁也抓住机会,在太皇太后面前不断进言。

    于是,赵彦若被褫夺一切官职,提举灵寿观,青州居住。

    而刘挚也在台谏攻击下,被迫辞相。

    此事发生的时候,赵煦已经长大,所以他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还记得当时刘挚在御前抵赖的嘴脸——彦若笃学有纯德(他只是个书呆子),虽出于一时迫切妄作(救子心切,乃是父子子爱),难深责之!

    那个时候赵煦,就差点没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