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广告牌(6000月票加更!)(2 / 5)

加入书签

颐的教学方法和耐心、细致,都让他感觉很舒服。

    除了那一次经筵上出言,让他及时得到了医药外。

    赵煦还记得,程颐替他说过很多话,也提过很多很好的建议。

    比如说,程颐发现赵煦一直沉默寡言后,就曾建议:官家这么小,应该选一些年纪和官家差不多的孩子,和官家一起读书。

    也比如说,弥英阁很小很小,只有几十个平方。

    但却在经筵时被塞进去了七八个经筵官,还有十几个宫女、内臣,加上在旁旁听的宰执大臣、起居郎什么的。

    几十个人都在小小弥英阁里,空气流通很不好。

    所以程颐建议要么换一个大一点的地方,要么改造弥英阁。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天气那么热,官家年纪又这么小,却每隔一天都得来弥英阁听讲,我们这些大人,尚且汗流浃背,官家年纪这么小,能受得了吗?

    然而,他的这些建议,统统被视作了邪说。

    甚至屡屡引发御史攻击和弹劾。

    攻击最猛烈、最凶悍的,就是以苏轼马首是瞻的那几个御史。

    为什么?

    因为苏轼是蜀党,程颐是洛党啊!

    赵煦那个时候,年纪虽然小,可他懂事啦!

    于是,就将这些账一笔一笔记下来。

    所以说啊!

    苏轼这个大胡子到处流浪,真不是别人故意整他。

    很多时候是他自找的!

    当然程颐虽然好欺负,但他的学生可不是好惹的。

    很快苏轼就知道了,洛党为什么叫洛党!

    紧跟着程颐,被赶出汴京,苏轼也被程颐的学生,送上了一大堆帽子,赶出了朝堂。

    嗯……

    程颐是程颐程颐的学生是程颐的学生。

    这一点,赵煦分的很清楚。

    就像王安石是王安石,但王安石的门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一样。

    惋惜着程颢,赵煦就和冯景说道:“传我的旨意给石得一,选些上好的御药,送到通见司中……让通见司用急脚马递,立刻送去洛阳程颢府邸……”

    “再给我准备笔墨,我要御笔亲书一封……”

    这种费而不惠的好人好事,是赵煦现在最乐意做的。

    也是现在成本最低,但效果最好的策略。

    程颢、程颐兄弟,讲学多年,桃李满天下。

    他们的学生里,虽然激进派不少,可也是有人才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