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茶艺大师(2 / 6)

加入书签

    向皇后心中明白的。

    保慈宫太后,确实是六哥的太母,也确实是官家生母!

    可是,高太后并不像她。

    她只有六哥这么一个孩子可以依靠,也只有官家这一个丈夫可以仰仗。

    但高太后,还有两个儿子,同时,太后膝下还有十几个皇孙、皇孙女承欢。

    六哥是她的唯一,但却不是保慈宫太后的唯一。

    差别就在这里,区别也在这里!

    在母爱的驱使下,向皇后第一次无畏的直面起自己的姑后。

    高太后默然许久,她已经看出来了。

    皇后已经在和她叫板了。

    虽然很隐晦,虽然很低调。

    可,苗子已经长出来了。

    这让高太后有些不悦,却又没有理由和借口。

    因为,向皇后的一切行为,都在礼法范畴内,也没有逾越半分媳妇的界限。

    更因为,年幼的皇子,就在帷幕后呢。

    高太后知道的,她必须给皇子做出一个榜样。

    正如曾布所说,皇子聪俊、纯孝、明礼,所以他的学习能力将会超出想象!

    若她这个太母,不能给皇子做好榜样。

    将来,皇子长大了,怕是会有样学样。

    好好的大宋明帝,就可能会在她手里,被教成炀帝——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若如此,百年之后,到了永厚陵,她有何面目去见先帝,去见列祖列宗?

    正是顾虑着这个,高太后在帷幕之中,只能一言不发,也只能任由帷幕外的群臣讨论、商议。

    但是,这种涉及到礼法的事情,又关乎着未来天下权柄归属的讨论。

    又那里是宰臣们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明白?又能说得清楚的?

    群臣们,各持己见。

    特别是王珪、蔡确,出于各自立场,互不相让。

    错非是在君前,也错非是此刻的福宁殿内,已经有了两个身材魁梧,身着紫袍,瞪大了眼睛,盯着每一个大臣的閤门通事舍人。

    恐怕,在这福宁殿御前,就可能要上演一场全武行了。

    偏偏,这个事情还需要尽快得出一个结果。

    因为,翰林学士需要在御前草制制词,在今天晚上就必须写出完整的立储制词,明天早上朝堂上就要宣读。

    种种条件的限制下,种种条框的束缚中。

    宰臣们在进行了几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