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朕根本不喜欢钱!别拿钱考(1 / 6)

加入书签

    文府中,赵煦在文彦博的陪同下,看了一遍整个文府。

    不愧是国朝宰相之家,更不愧是御赐的宅邸。

    文府内外,盈槛数百,皆雕镂图画,被以锦绣文章。

    所用装饰,古朴庄严,用料讲究。

    园林造景,充满诗情画意,浸染着宰执家庭的审美与艺术气息。

    无愧现代那些富起来的人的对宋代建筑的追捧、效仿、学习。

    “太师家宅,果真风雅!”赵煦抚掌大赞:“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匠心独具,却又俭朴厚重,深得圣人之教也!”

    这话是事实!

    文宅内外装饰,都不用金银,也不费那铅粉朱砂。

    只以木料为之,石料为辅。

    所用器皿,也无金银。

    然后,汴京忽然就将一个在偏远军州的地方官给调到了京西甚至京城当官。

    那些看似简单的装饰,实则绝不简单。

    这只能是巧合对吧?

    那些文房器具、漆器,随便一件,更都足以有着成为现代省级甚至国家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的潜质。

    而且,得比那些什么奢侈风砸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钱,才能装出效果,装出感觉。

    他这个宅邸,虽是仁庙所赐。

    文府也是如此。

    可能也就汴京十分之一的样子。

    内外布景互相结合,盈槛、厢房、花园、景观互相耦合。

    宾客若是没有下人带路,在里面转几圈,就可能分不清东南西北,迷失在园林之中了。

    可也架不住这些人这么造啊。

    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深思!

    “洛阳的牡丹炒作泡沫,恐怕都是这些元老们自己炒起来的。”赵煦在心中想着。

    人人皆是广置豪宅,大起园林。

    但其中装饰、景观,却都是他一手主导的。

    所以,问题来了——钱,从那里来的?

    元老们都喜欢,都大加赞誉的牡丹品种,还能简单?

    一株卖个三五千贯甚至上万贯,是不是很划算?

    肯定会有富商,不惜重金购买,以附庸风雅。

    比如说啊……

    同时也是一种隐晦的建筑社交方式——连老夫的家都看不懂的人,水平肯定不行。

    都是陶瓷器物,看着就很‘俭朴’。

    皆是名留青史的豪宅,像司马光的独乐园,在这些真正的豪宅面前,只能算是個弟弟,确实寒酸的很。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