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渗透(2 / 3)

加入书签

,将水雷外壳切割成镰刀锤子标志。

然后就地取材,用水雷中用于装填炸药的木头浮箱,做了一些小船,承载这些镰刀锤子标志。

但在这些小船将要在“诡术”引来的洋流推动下,漂向远方时,“狂热”又重新抓住了这些小船,

“感觉不太对,这样就好了。”

从薯条君的慈父工厂涂鸦中,截取了一些正经镰刀锤子标志配色的“狂热”,又掏出喷漆给这些标志整了个紫金配色。

排爆工作,看起来第二正常的则是“诡术”。

甚至,如果只看“诡术”,用特制工具,快速切断大量水雷锚缆的过程,“诡术”的排爆行动,算是几个兵人里,最接近正常扫雷艇的。

但随即,这些漂浮到水面,但仍能爆炸的水雷,就在某种玄学力量下,被一股精确而有力的洋流,带动着漂向了康斯坦察,与“狂热”的艺术创作,组成了一支危险的花灯船队。

和上面两个,至少方法正常的兵人不同,当排雷工作来到“坚壁”与“射手”这里时,就变的有点“心惊肉跳”了。

首先是一身巧劲的“坚壁”,直接对着水雷抡起了锤子。

精确的重击,让水雷暂时进入保险状态。

随即“射手”在恰当的时间,通过水下步枪射断锚缆,让水雷无法再次通过系泊拉力进入武装状态。

两人的熟练配合,为水雷花灯船队,又添加了一些看上去一切正常,但完全无法起爆的水雷。

最终对于红海军舰队,靠近康斯坦察港威胁最大的水雷阵,在罗马尼亚人暂时回港的间隙,被解决了。

而由于工作是趁着夜色进行,再加上几乎没有水面目标存在。

就连时刻警惕雷区方向,准备拉响警报的罗马尼亚海岸监视哨所,都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水雷已经长腿跑了。

(一些解释:

1、SbS英国海军陆战队特别舟艇中队。

这支部队在二战时期,是英国哥曼德突击队(英国特种部队前身、世界特种部队先驱)的组成部分,《战地5》单人剧情第一章单枪匹马,就是讲述这支部队的故事。

当然他们更有名的行动是划着橡皮艇,参加1942年突袭波尔多港的行动。

使用橡皮艇执行海上渗透作战的他们,是真的实现了,日子不过国末期,小船搏大船的想法。

2、六方石炸药(hexanite)

是德军为了缓解tNt供应不足问题,开发出来的代替品,由60%tNt和40%六硝基二苯胺组成(重量比例)。

但由于该类炸药威力不如tNt,因此主要被用于装药较大的水雷、鱼雷等武器。

3、对于系泊式水雷,这种最常见的水雷来说,只有处在合适水深,才能威胁船只。

因此扫雷艇,这种设计吃水极浅船支的工作方式就是,凭借自身不会触发,布置在较深处针对大船水雷的优势,使用拖拽的切割装置,将水雷锚缆割断。

使得依靠浮力,系泊力平衡在固定深度的水雷,失去大海的掩护,上浮到水面。

这样跟在扫雷艇后面的船,就可以更容易的躲避,这些原本看不见的水雷,或者干脆通过射击将这些水雷引爆。

4、水雷最简单的一种保险方式,就是系泊拉力保险。

这种保险使得水雷只有在布置时,承受一次浮力制造的牵拉,才会通过机械机构接通起爆电路,使得水雷进入武装状态。

其工作原理类似于,老式电灯使用的拉绳开关。

所以理论上,通过震动使这种保险脱开,然后将其启动的拉绳破坏,就可以使这种装置无法再次武装水雷。

5、康斯坦察外围的水雷阵,是罗马尼亚人,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偷偷布置的。

因此准备不足的红旗黑海舰队,“列宁格勒”级驱逐舰领舰“莫斯科”号,在与罗马尼亚岸炮对波时。

为了躲避罗马尼亚驱逐舰的攻击误入雷阵,成了这次海战唯一战沉的船。)

………………

解决了水雷的薯条小队,继续靠近康斯坦察港口。

并很快看到了罗马尼亚海军的两艘驱逐舰,只是很可惜,罗马尼亚人对于自己仅有的船看的很紧。

不仅仅是泊位,直接处在海岸炮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