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拿什么还(1 / 2)

加入书签

燕国皇宫的宴席,就显得有些寒酸了。

虽然菜品同样精致,但大多都是一些家常菜。

由此可见,这场百年难遇的旱灾,对于燕国来,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冲击。

“吉时已到,开宴。”

终于,随着一名太监那尖锐的唱喏声响起。

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不见硝烟的战争,终于拉开了序幕。

“诸位爱卿,诸位远道而来的大齐贵客!”

随着太监的唱喏声下,龙椅之上的霁洪,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端起面前那杯早已是斟满的酒,目光扫过下方那黑压压的群臣,那张虽然有些憔悴,但却依旧是难掩其英武之气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充满了真诚的笑容。

“今日,朕心甚慰。”

“在我大燕遭遇百年难遇之天灾,国将不国之际。”

“我大齐的兄弟,我最好的朋友,谢宁,大齐的摄政王,不远千里,亲自押送百万石粮草,百架龙骨水车前来支援。”

“此等雪中送炭之情,此等**亮节之义,朕,代表我大燕百万黎民百姓,永世不忘。”

他着,便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那双明亮的眼眸之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他的这番话,发自肺腑,情真意切。

让在场的不少燕国大臣,都听得是感同身受,眼眶发红。

是啊。

若是没有谢宁,没有大齐的这百万石粮草。

他们燕国,恐怕是真的要完了。

“谢摄政王仁义。”

“我等,替我大燕百姓,谢过摄政王殿下。”

以镇国大将军慕容博为首的主和派官员们,纷纷站了起来,端起酒杯,对着上首那个一脸平静的年轻男人,恭敬地行了一礼。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感激和敬畏。

谢宁见状,也是笑着站了起来,端起酒杯,对着众人遥遥一敬。

“诸位大人言重了。”

“我大齐与大燕乃是兄弟之邦,盟友之国。兄弟有难,我大齐,又岂有袖手旁观之理?”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他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让那些本就已经是心怀感激的燕国大臣们,在听到他的话时,一个个都更是感动得是无以言表。

看看,什么叫格局?

什么叫气度?

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啊。

一时间,整个大殿的气氛,都变得热烈了起来。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和谐的气氛之中。

却是总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显得是那么的刺耳。

“哼,得比唱的还好听。”

兵部尚书赵括,看着那个被众人给众星捧月一般围在中间的谢宁,那双阴鸷的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毫不掩饰的嫉妒和不屑。

他端起酒杯,慢悠悠地站了起来,脸上挂着一抹虚伪的笑容。

“谢摄政王高义,赵某佩服。”

他对着谢宁遥遥一敬,而后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只是,他那僵硬的表情,和那充满了审视的目光,却是让所有人都清楚地感觉到,他,来者不善。

果然。

就在他放下酒杯的瞬间,他那充满了讥讽和挑衅的声音,便是再次响了起来。

“只是,赵某有一事不明,还望摄政王殿下,能够不吝赐教。”

他的话,让原本热烈的气氛,瞬间便冷却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在了他的身上。

“赵大人,但无妨。”

谢宁看着他,脸上的笑容,依旧是那么的平静。

仿佛根本就没有察觉到对方那充满恶意的目光。

“呵呵。”

赵括闻言,却是冷笑一声,那双阴鸷的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得意。

在他看来,谢宁这就是在故作镇定。

他就不信,自己接下来的话,还能让他,保持如此的淡定。

“谢摄政王慷慨解囊,雪中送炭,此等恩情,我燕国上下,自然是感激不尽。”

他先是冠冕堂皇地戴了一顶高帽,而后话锋一转,那尖锐的声音之中,充满了不怀好意的试探。

“只是,老话得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