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群挑大儒(1 / 2)

加入书签

第四百八十一章群挑大儒(第12页)

三日后,金銮殿。

今日的朝堂,与往日截然不同。

气氛庄重而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就连那些平日里不怎么上朝的勋贵和宗亲,也都破天荒地到齐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大殿中央那两道身影之上。

一边,是身穿摄政王蟒袍,面容俊美,神情平静的谢宁。

另一边,则是身穿大祭酒官服,须皆白,仙风道骨的孔颖达。

一场足以决定大齐未来走向,甚至影响整个天下思想格局的世纪大辩论,即将在这里拉开序幕。

龙椅之上,李庆志面色严肃,在他的身旁,李庆宁也换上了一身华贵的宫装,静静地坐着,那双明亮的眼眸之中,充满了对谢宁的信任和支持。

“时辰已到。”

随着一名太监尖锐的唱喏声响起。

整个金銮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沉寂。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灼灼地看着大殿中央的两人。

“孔大人,请吧。”

谢宁对着孔颖达,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

那份从容和自信,让孔颖达那颗本就已经有些忐忑的心,在这一刻,更是猛地一沉。

不过,事已至此,他已没有退路。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谢宁和龙椅之上的李庆志,恭敬地行了一礼。

然后,缓缓地开口说道。

“启禀陛下,启禀摄政王殿下。”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我儒家之道,上承天命,下安黎民。”

“其核心,便在于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孔颖达不愧是当世大儒,一开口,便引经据典,声如洪钟。

“何为仁?君臣父子,各安其分,是为仁。”

“何为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是为义。”

“何为礼?尊卑有序,长幼有别,是为礼。”

“……”

他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将儒家的核心思想,用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给阐述了出来。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本在于人心的教化。

只要君王有德,臣子有忠,百姓有义,那这个国家,自然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而谢宁所推行的那些所谓的“格物之学”

,不过就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奇技淫巧”

而已。

用这些东西来治国,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最终,只会让民心浮躁,纲常错乱,最终导致国之将亡。

他的这番言论,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让在场的不少老臣,都听得是热血沸腾,感同身受。

他们纷纷点头,看向孔颖达的目光之中,充满了敬佩和认同。

就连龙椅之上的李庆志,在听完孔颖达的这番话后,那双明亮的眼眸之中,也同样闪过了一丝复杂。

他虽然知道这些都是些空洞的大道理,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确实很有煽动性。

他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身旁的谢宁。

却现,自己的姐夫,从始至终,都只是那么平静地站着,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仿佛,是在听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故事。

终于,孔颖达那长达半个时辰的慷慨陈词,结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百八十一章群挑大儒(第22页)

他对着谢宁,微微拱手,那双浑浊的眼眸之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摄政王殿下,老臣说完了。”

在他看来,自己这番堪称完美的论述,足以让任何人都无法反驳。

谢宁,也不例外。

然而,谢宁的反应,却是再次出了他的预料。

“说完了?”

谢宁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愈的玩味。

“孔大人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听起来,确实是挺有道理的。

不过,本王,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请教一下孔大人。

还望,不吝赐教。”

“摄政王殿下请讲。”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