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处晦而观明,守静而制动(5 / 6)
来训练他的军队,这还得谈起那位旁遮普国王兰吉特·辛。在过去的数百年当中,阿富汗人都可以通过开伯尔山口涌入印度,洗劫德里,然后再带着大批金银财宝满载而归。
可是自从印度王公开始聘请欧洲军官团来训练改造他们的军队以后,阿富汗人就再也没过上从前的好日子了。
而伯恩斯拒绝穆罕默德倒也不是他不愿意接受这个飞黄腾达的机会,而是不列颠与兰吉特·辛签有长期合作协议,如果他敢接这种私活,那这辈子基本不用指望再回英国了。
伯恩斯中尉今年才26岁,而且刚刚才完成了探险任务,眼前摆着明晃晃的光明前途,他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在印度作威作福的机会便抛弃了在不列颠扬名立万的机会呢?
而且,比起挑起阿富汗人与旁遮普人的战争,进而导致俄国人趁虚而入,显然是让他们和平相处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让阿富汗人与邻居和平相处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要重新整合分裂的阿富汗,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政权,以防备随时可能出现的俄国入侵风险。
至于究竟让谁来当这个阿富汗话事人,伯恩斯中尉当然力挺喀布尔的多斯特·穆罕默德。
但不幸的是,穆罕默德并不是唯一候选人,控制了赫拉特的卡姆兰也是重点观察对象。
这是由于早在伯恩斯中尉之前,东印度公司的康诺特中尉就曾经造访过阿富汗地区,而赫拉特则是他认为的军事要地。
说起康诺特中尉的这段经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段传奇游记。
1831年的时候,康诺特中尉刚刚在莫斯科结束假期,计划返回印度工作。
由于他的身份,在康诺特穿越危险的高加索地区时,俄国政府还热情的专门派了哥萨克骑兵保护他。
而在抵达波斯后,突发奇想的康诺特居然没有选择经过海路回到印度,而是选择穿越沙漠和阿富汗的高原走一条前人不曾走过的路。
康诺特在这一路上几度遭遇生命危险,遇到过拦路抢劫的土匪,也碰见过奴隶贩子的猎奴队,还差点被正在交战的阿富汗军阀怀疑为敌对势力的间谍,在到达印度的前几天还差点死于高烧。
而他也终于意识到为什么他走的路前人没有走过了,那是因为走过的前人大多都死在半道上了。
不过,好在他完成了这一长达四千英里的旅途,并用时三年将这一传奇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从英国陆路出发前往印度以北地区,途经俄国、波斯及阿富汗》的小册子。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直苦于没有资金出版的康诺特中尉前不久在伦敦遇上了热情的《英国佬》杂志社编辑,对方不仅十分欣赏康诺特的作品、答应出版他的书,甚至还给出了一笔数目可观的价格。
当然了,给这么多钱,肯定不是毫无条件的。
只不过这个条件在康诺特看来简直称不上是什么要求,对方只是希望:在详细分析可供俄国将军选择的入侵印度的路线和各种入侵计划成功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夸张。
对于出版商来说,这样的要求合情合理,毕竟只有这么写才能有噱头,而噱头则直接关系到销量的多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