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历史的辉格解释(4 / 5)

加入书签

00马克的税金……”

    相较于亚瑟的电磁学课程,他的历史课程明显更受欢迎,尤其是当他说到“无地王”约翰一世的离谱事迹时,就连后排打哈欠的学生都睁大了眼睛。

    “愤怒的英格兰贵族们忍无可忍,于是联起手来开始对抗国王的掠夺与压迫。叛军由三分之二的英格兰贵族组成,贵族联军在1215年5月17日占领伦敦,并在伦敦市民的帮助下挟持了约翰一世,逼迫他签署了《大宪章》……”

    亚瑟说到这里,话锋明显顿了一下。

    因为按照近几十年英国时兴的历史学纲要,在讲完《大宪章》的过程后,总得来上一句:自《大宪章》开始,英国彻底奠定了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的宪政民主传统,随后的与罗马决裂、17世纪内战、光荣革命、对抗乔治三世和1832年议会改革等等,都证明了英国的宪政制度不是近现代的产物,而是继承了祖先的优良传统,而正是这些传统构建了英国独一无二的历史……

    还有诸如什么,正是由于进步派贵族辉格党人长期坚持与保王派贵族托利党人和专制君主进行斗争,才形成了英国现在的宪政体制等等,巴拉巴拉一大堆听起来貌似正确,但却经不起任何推敲的辉格史观废话。

    尤其是在伦敦大学这样的辉格党前进基地,这样的论调在历史课堂上更是被反复提起。

    虽然亚瑟是在伦敦大学受的教育,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有多喜欢此类辉格史观。

    尤其是在亲身经历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后,他更是对辉格派史学家这种往自己脸上贴金,自诩带领不列颠前进的唯一进步势力的行为嗤之以鼻。

    至少在亚瑟看来,与其说是英国的宪政是辉格党不断抗争的结果,倒不如说是历史的产物。

    至少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最后一锤定音的并非辉格党,而是源于威灵顿公爵极有魄力的让步。

    辉格党这样的党派,隔着英吉利海峡的法兰西从来不缺,但是法兰西可从未出现过威灵顿公爵和这样极具影响力然而却愿意放弃个人利益妥协让步的人物。

    相反的,在议会改革通过以后,辉格党在国内问题的处理上,让亚瑟非常的瞧不惯。

    在暴乱之夜闹得最欢的傻子们没有从改革法案中捞到半点选举权不说,甚至还被新《济贫法》迎头痛击,亚瑟虽然不怀疑前首相格雷伯爵的用心,这位半辈子都在为议会改革和废除奴隶制而努力的首相言行一致,这一点从他坚定推动吃力不讨好的《爱尔兰教会法》,并且不惜为此辞职、绝不留恋权位就能看出来。

    但是,辉格党在《爱尔兰教会法》上的剧烈分歧,也让亚瑟看清楚了辉格党内的主流人群到底是什么尿性。

    不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便是自命不凡的救世主,他们的宪政一如前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所期望的俄国宪政。

    他们尊重自由,但什么是自由,这得由他们来定义。

    因此,相较于与现在的辉格党合作,亚瑟更喜欢与威灵顿公爵和罗伯特·皮尔爵士做生意。

    托利党或许是保守派,但这不能说明他们就是邪恶的代表。

    辉格党或许是进步派,但这也不能说明他们就是正义的化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