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粮道之困与粮站接力的务实规划(1 / 2)

加入书签

“代善说得对,后勤得先跟上。”

努尔哈赤捻着胡须,缓缓点头,

“额尔德尼,传我令,让辽沈的粮官五月底前,先运五千石粮到吉林乌拉;”

“再让各旗征集皮毛,优先给东线的兵赶制冬衣。”

“大汗,”

皇太极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谨慎,

“冬天围困是上策,可也不能太笃定。”

“那群海贼毕竟在南海边地生活了快十年,肯定也积累了些应对严寒的经验。”

“万一他们也学咱们挖地窨子、存木柴,甚至造了能抗冻的屋子,咱们耗到来年开春,怕也未必能拿下。”

阿敏不屑地哼了一声:

“他们懂什么叫过冬?福建那边冬天连雪都不下,他们哪会挖地窨子?”

“顶多烧点柴取暖,等柴烧完了,又不敢出堡砍柴,还不是得冻得求饶?”

“话不能这么说。”

皇太极摇头,

“四年前,大汗派达尔罕侍卫、硕翁科罗巴图鲁征讨瓦尔喀雅兰、西临二路,就在雅兰河谷现过那群海贼修建的地窨子。”

“依我看,得让细作多探探,看看他们有没有在堡里修取暖的屋子,存了多少木柴,心里有数,才能稳赢。”

“皇太极说得有道理,谨慎些总没错。”

努尔哈赤抬手止住争执,目光扫过众贝勒,

“细作接着探,后勤也得备。”

“就按冬天围困的法子准备,夏秋备足粮秣皮毛,冬天一到,就把宁古塔围起来。”

“不管他们能不能熬住,咱们先把自己的底气撑足了!”

殿外的日头渐渐西斜,阿敏忽然觉得冬天来得再快些才好。

他倒要看看,那群福建来的海贼,在东北的寒冬里,到底能撑多久。

……

五月初四。

浑河的水情简报摊在案上,墨迹被雨水洇得蓝。

代善用狼毫圈出“险滩七处”

“浅滩十二处”

,声音沉得像灌了铅:

“从沈阳到吉林乌拉,水路五百里,这七处险滩得靠阿哈拉纤,”

“一处至少要五十人,十二处浅滩得填土袋,算下来,拉纤和填滩就需要一千阿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这些阿哈都是辽东汉人,去年冬天刚遭了灾,怕是……”

“汉人?”

莽古尔泰嗤笑,“给他们点干粮就乖乖听话了!

敢闹事,斩!”

“三贝勒慎言。”

皇太极接口道,

“前年复州的汉人就闹过事,若阿哈哗变,粮道就断了。”

“依我看,得派八旗兵盯着,每五十个阿哈配一个旗兵,再给阿哈的干粮里少放些盐,让他们没力气闹事。”

“四贝勒这是怕了汉人?”

阿敏挑眉,“那些猪狗一般的奴才,有什么好怕的?”

“此一时彼一时。”

代善摇头,

“海贼在南海边地收容辽民,至今已有十几万人了,近两年很多逃奴都是往那边跑的。”

“这些汉人奴才说不定就盼着海贼赢呢,不能不防。”

“不如让汉牛录的人去管阿哈。”

范文程在旁轻声道,

“他们也是汉人,好沟通,真有动静也能及时报信。”

“就这么办。”

努尔哈赤点头,

“李永芳,你调两个汉牛录跟着粮队走,管好阿哈。”

李永芳领命,心里却苦,他知道,那些汉人阿哈私下里都叫海贼为南海观音。

他们真要闹事,汉牛录的人怕是镇不住。

“还有战马。”

杜度忽然开口,

“吉林乌拉的马场去年冬天冻死了不少马,咱们的骑兵到了宁古塔,怕是没马用。”

“让科尔沁部送两千匹马来。”

努尔哈赤道,“后续再补些盐铁作赏。”

阿敏撇了撇嘴:“又是蒙古人,又是汉人,咱们女真的事,凭什么让外人掺和?”

代善没理他,只是在舆图上标出粮站的位置:

“从沈阳到吉林乌拉,水路五百里,光靠汉人阿哈拉纤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