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 家里的崽就是有本事(2 / 3)

加入书签

后续没再有过接触。

虽然赌王愿意让儿子代为联络,但想找到曲某人可不大容易。

有办法。

为什么利亚姆到豪镜,何家立马低调的热情接待?

赌场那种买卖,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跟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要打交道。

利亚姆对豪镜何家来说,属于拥有巨大“黑色光环”

,且具有恐怖实力的暗黑系大人物。

但与常年于豪镜活动的16外勤,甚至是小头目,是有些“交情”

的。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

豪镜太小,对于16来说不值当单独设立机构,当地的情报人员都隶属于港岛站。

两边是一伙儿人,联系起来自然很方便。

豪镜的小头目卖了何家的面子,帮忙联系港岛关系不错的同僚。

港岛这边接到电话的人没有向上汇报,直接与同事打听,得知财神爷在康乐大厦。

于是,何犹光乘快艇过海。

中环码头上岸后,寻了个公用电话按照打探到的号码打去be公司。

中午没吃饱的曲卓,正面前摆着一盒杜美婵从楼下打包的卤肉饭,边吃边听周梁淑汇报对于“港岛好声音”

的初步规则。

别说,这女人确实专业。

虽然时代所限,时间也短,赛制安排想不出那么多“花样”

,但精准的抓住了两点核心思想。

先,凸显公平性。

如果不计成本的话,四个队长准备选顾嘉辉和黄沾那一级别的,具有足够影响力和一定公信力的大咖。

点评嘉宾也从宝丽金、百代、华纳和ba几大唱片公司请最专业的人士。

其次,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对于实力相当,队长和评委难以取舍的队员,起观众投票。

哪个更有观众缘,哪个就胜出……

既然思路没问题,剩下的就简单了,曲某人边塞卤肉饭,边“琢磨”

,边给出一些“思路”

比如,队长挑选队员的阶段,分前台和后台两个场景。

前台的主角是队长和队员,后台是隔着大背头电视,紧张兮兮观看前台情况的队员亲友团。

导师不但要背对舞台,面前还要档上隔断,防止观众的表情影响他们的判断。

不能白花钱请人,要约歌。

每个自己写也好,请圈内好友写也罢,要为自己最看好的队员搞几好歌。

还要设立奖金吸引人参与。

不止是最终大奖,只要有导师转身,就有钱拿。

俩人翻倍,三人再翻倍,四人都转身,就翻倍再翻倍。

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嘛。

反正每名队长有名额限制,规则层面限制了他们轻易转身。

最后真正能够拿到钱的,一定是极少数,也一定是最优秀,最值得投资的。

完事选出来的优秀者,带着各自队长为其量身打造的歌拍v。

一季节目搞完,能凑出十几足够经典的歌曲,长远看就不算赔,可以作为未来ktv项目的第一张碟片。

这年头约歌很便宜,那些电视剧里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不过五百到两千,一次性买断版权的那种。

像黄沾那种级别的词曲作者,也就一两万。

当然了,名人嘛,还是有些小矫情的,不是想约就能约。

另外,椅子如何设计…每个队长可以选几个队员…如何设置比拼和淘汰环节…舞台如何设计…要有最好的音响……比赛进入后半程,要有乐队现场伴奏……

曲大老板说了很多“想法”

,但表明不一定这次就用。

等节目火了,可以在后面各“季”

逐渐加入……

种种令人叫绝,甚至连东方报的销量都能兼顾的想法,让一直笑眯眯旁听曲静,心中无限感慨:“家里的崽就是有本事,不论做什么都是拔尖的。”

周梁淑一群人,既豪情万丈又压力十足。

老板是天才,但行事既大气又败家的天才。

虽然嘴上说赔了也无所谓,但照他那设想,一场所谓“选秀”

办下来,花费恐怕十分惊人。

真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