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青云试炼:神魔骨(1 / 7)
晨光将青山镇的青石板路烤得温吞吞的,镇中心的演武广场却透着股彻骨的凉。那凉不是来自晨风,而是源于广场四周密密麻麻的人群——各村的家长们挤在三尺高的石栏外,像一圈被晒蔫了的庄稼,唯有望向广场中央的眼神,还带着被希望焐热的光亮。
柳林站在孩童队伍里,后颈能感觉到无数道视线的重量。他悄悄侧过头,看见石栏边的王桂芝正踮着脚,蓝布头巾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鬓边新添的白发。她的双手攥着衣襟,指节泛白,见柳林望过来,立刻用力眨了眨眼,嘴角扯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无声地比了个“吃饭”的口型——是在提醒他怀里揣着的白面饼。
“柳林老弟,你娘又在看你啦。”身边的王小虎捅了捅他的胳膊,声音里带着点羡慕,“我娘刚才还骂我,说要是选不上,就把我关在家里喂猪。”他说着,偷偷摸了摸肚子,那里还装着早上没吃完的炒花生,“你说仙长真会给好吃的吗?我听二伯说,仙山上的果子比蜜还甜,吃一个能管一天不饿。”
柳林没说话,只是把怀里的饼往深处塞了塞。那饼还带着王桂芝手心的温度,硬邦邦的边角硌着肋骨,却让他心里踏实。他想起昨天路上遇见的流民,想起雪地里炸开的鲜血,还有那位仙长御剑时衣袂翻飞的冷漠模样。孩子们口中“仁慈的仙长”,和他见过的那位,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广场上的孩童越来越多,很快就聚成了黑压压的一片。有穿着丝绸棉袄的李家村孩子,正昂着头跟身边人炫耀腰间挂着的玉佩;也有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孩子,缩着肩膀,时不时往父母的方向望一眼。家长们的议论声像嗡嗡的蜂鸣,飘在广场上空——
“你看李家那小子,听说他远房舅舅在青云山当差,肯定能选上。”
“咱们村这十二个娃,也就柳林有点希望,去年那游方道士不是说他是修道奇才嘛。”
“要是能成真传弟子就好了,听说赏的黄金能堆满半间屋!”
柳林听着这些话,忽然觉得胸口发闷。他低头看着自己的粗布鞋面,上面沾着路上的泥点,和李家村孩子的锦缎靴子比起来,寒酸得像地上的草。可他不羡慕那些光鲜的衣裳,只担心王桂芝会不会站累了,柳强手里的锄头有没有放好——出门时柳强说要拿锄头防身,此刻那锄头应该就靠在石栏边,木柄上还缠着他去年编的草绳。
就在这时,天空忽然暗了下来。
原本晴朗的天,不知何时聚起了厚重的云层,像一块浸了墨的棉絮,沉沉地压在头顶。风骤然变大,卷起地上的尘土,迷得人睁不开眼。孩子们的议论声瞬间消失,一个个仰着头,嘴巴张成了圆弧形。家长们也忘了说话,纷纷伸长脖子望向天空,石栏边的王桂芝甚至忘了呼吸,双手紧紧抓住了石栏,指腹蹭过粗糙的石面,磨得生疼。
“轰隆——”
一声闷响从云层深处传来,不是雷声,却比雷声更震人。紧接着,云层缓缓分开,一道金光从缝隙中漏下来,落在广场中央,凝成一道光柱。
光柱里,一座巨大的宫殿缓缓显现——那宫殿通体由白玉砌成,飞檐上挂着琉璃铃铛,微风一吹,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却半点也不吵闹,反而透着股让人不敢靠近的威严。宫殿的匾额上,三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青云宗。
那三个字像是有生命,散发着无形的威压,压得人胸口发紧。有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吓得哭了起来,家长们慌忙去哄,却连声音都不敢太大,只敢用手轻轻拍着孩子的背,嘴里小声念叨着“仙长保佑”。
宫殿四周,站着十几个身着白袍的仙长,每人手里都握着一把泛着银光的长剑,脚踩虚空,衣袂飘飘。他们的眼神冷得像冰,扫过广场上的人群时,没有半分波澜,仿佛底下的人不是活生生的,而是路边的石子。
“这就是仙人吗?”王小虎的声音发颤,紧紧抓住了柳林的胳膊,“他们好像……好像不怎么爱笑。”
柳林也握紧了拳头。他看着那些仙长,忽然想起柳强说的“仙凡殊途”。这些人站在云端,穿着不染尘埃的白袍,而底下的人,穿着沾着泥污的粗布衣裳,仰着头,像仰望太阳的向日葵。可太阳会温暖人,这些仙长的眼神里,却只有冰冷的审视。
就在这时,宫殿中央的青云宝座上,缓缓坐起一道身影。
那是个鹤发童颜的老道,身穿绣着八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