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各自肚肠(3 / 4)

加入书签

的表态,如果他不下水,自己是万万不会下去的,有福一起享可以,但是有祸也得一起背。

水自流这些年没干别的,哪怕是进了监狱,每天研究的也是怎么琢磨人,骆士宾的小算盘自然是没能瞒过水自流的眼睛,水自流嘴角微微弯起,然后说道:

“我也有笔死窑儿,没进去之前存起来的,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的,正好一起启出来,咱们兄弟俩并肩子干!”

…………………………………

自打上次意外将曹德宝再次送进监狱,叶晨已经在心里升起了一丝警惕。

叶晨拜托了龚维则帮他打探被他送进深牢大狱的那几个家伙的消息,一旦他们刑满释放,让龚维则第一时间通知他。

毕竟公检法都属于一个系统,水自流,骆士宾和曹德宝哪怕是在监狱表现良好,申报减刑的时候,也会经过法院,所以想要得知他们的消息,没那么复杂。

作为回报,叶晨逢年过节不管在不在吉春,都会给龚维则奉上一份心意,求人办事最起码要有个态度,别人也不是该你欠你的,帮你费心操劳,自然要给人家回报。

这一天放学,叶晨路过收室,收到了一份吉春拍过来的电报,叶晨在谢过门卫之后,把电报拆开,现上面赫然写着“水自流,骆士宾减刑已批,即将释放”

的消息。

叶晨玩味的一笑,自己为了设计这俩货可以说的上是殚精竭虑,耗费了不少的脑细胞。

在研究过当时的法律之后,经过细致的盘算,才把两人的刑期设计到了现在,让他们足足多蹲了五年。

一是让他们体会一下原世界里周秉昆的痛苦,二是为了借八三到八五年生在吉春一场大事件的东风,再一次让水自流和骆士宾叫苦不迭,这次事件就是有名的“疯狂的君子兰”

事件。

“立似美人扇,散如凤开屏”

说的就是君子兰。

现在提起君子兰是江辽省吉春市的市花,深受花草爱好者和广大市民的喜好。

如此受欢迎、典雅大方的君子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却陷入了疯狂。

使一部分人快的富裕了起来,成为了万元户,而大部分投机者最终却债台高筑,给后世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君子兰,形似兰花,是产自南非的花卉,不过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它深受喜爱还有着另外的原因——那一抹神秘的皇家文化。

君子兰第一次进入中国是在一九三二年,经由rb学者进献给深居吉春皇宫的伪满洲皇帝溥仪。

是的,它并不是中国本土花卉,而是舶来品。

之所以在吉春流行,也正是因为伪帝的加持。

传说溥仪最宠爱的妃子特别喜欢它,一直将兰花养在宫中,悉心照料。

深邃的重重宫殿,美貌的亡国后妃、凄凉的末代君王,都让君子兰多了一些雍容而又神秘的色彩,也让君子兰成为当时上流社会附庸风雅的佳品。

君子兰养殖、品鉴、交流一时蔚然成风。

即使后来伪满洲国倒台,这个文化却留了下来。

伪满时期吉春城里有个名医叫吴大夫,他的姑姑是伪满洲国皇宫里的奶妈,她也在伪皇宫陷入混乱时搬出来一盆君子兰,这盆君子兰后来送给了她的侄子吴大夫。

吴大夫是个细心人,这盆花被他莳弄得鲜丽娇媚,一些来看病的人向他要了花籽广泛种植,这个品种的君子兰就有了“吴大夫”

的名字。

因为君子兰的皇室特性,一些人附庸风雅,再加上当时君子兰数量相对比较少,其价格逐年走高。

一九七八年前后,吉春开始有了买卖君子兰的市场。

很多上了年纪的吉春人,总结出最初的君子兰情结:君子兰,名字响亮,观赏价值高。

但它核心的魅力在于,巨大的市场潜力。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吉春的兰花品类在半个世纪的积淀中已经小有所成,大批养兰人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培育了各种各样的兰花:黄技师、和尚、圆头、花脸等君子兰名品争奇斗艳。

一九八二年初,吉春街头出现了五万元一株的君子兰花王;而到了九月份,在红旗街花市价格已经涨到了十五万元,普通的君子兰也已经到了几千元一盆。

当时一个在厂子里上班的工人,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