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以权谋私(2 / 3)

加入书签

的‘投其所好’。

而榜上有名的考生,所写的内容也确实紧扣主题,皆是合格的文章。

这些考生的排名相对较低,绝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名开外。

进入殿试的前十名,则都是由所有阅卷的考官一同评判出来的。

王瑞平看了,都不由得惊叹,谢郁维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

不冒头不掐尖,就没有被反复针对的可能。

放榜前,他特地查阅名单,发现前十名里也有一人与谢家关系不浅。

有趣的是,此人有着真才实干,所写文章反倒不像底下那些考生那般极具特点。

这代表谢郁维不光了解判卷的全部过程,且还了解施元夕。

正常有才干之人,只需要正常参考,便能进入殿试。

名次出来后,施元夕也没有打压此人。

他们的政斗是一回事,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又是另外一回事。

对施元夕来说,维持考试公平,才是最主要的事情。

只是轻易将谢家提拔的考生送入朝中,底下官员不免担忧。

怕施元夕为了公平,亲手将大权送入谢郁维的手里。

对此,施元夕没有特地解释。

实际上,从一开始她就觉得,谢郁维这一步棋,算不得高明。

虽说这是当前局势下,谢家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可这些科举入仕的新科进士,从入朝到能堪当大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她的晋升之路是个例,不能代表绝大多数。

当然,从长远来说,这个选择并没有任何问题。

朝堂的未来到底还是属于年轻官员。

可达成这个事情的大前提,是要他们两方焦灼多年,这些新科进士,才有冒头的机会。

否则,一切都不过只是一纸空谈罢了。

问题就在于,这么长的时间,他谢郁维能等,那蠢蠢欲动的江太妃和广郡王也能等

施元夕和周瑛又能任由着他结党营私,不断提拔自己人

阻拦因素太多,想要一步登天,几乎没有可能。

且在她看来,谢郁维也不是一个这么有耐性的人。

既是如此,谢郁维便必定留有后招。

“施大人的意思,此事的重点,在于吏部”李侍郎面色微变,沉声说道。

施元夕轻颔首:“朝中官员众多,又有太后坐镇,除中书省外,谢家轻易插不进手。”

中书省这个位置,新科进士也很难进入其中。

“但……地方官员却并非如此。”施元夕眼眸闪烁。

惠州之事便是个中典型,魏天昊本身能耐不算多么了得,却在京城魏家的提拔下,一路晋升至二品大员。

后续还成为魏家的摇钱树,给魏昌宏带来极大的价值。

这还是在魏昌宏尤其看重朝堂,较为忽视地方的情况下,便能做到这个地步。

若是情况扭转,谢郁维手中,尚不知要出现多少个魏天昊。

周瑛面色发沉:“地方官员的任命及升任,大部分由吏部掌控。”

施元夕眼眸闪烁,补充道:“现任吏部尚书蒋谭明,便是谢郁维手里的一把利剑。”

这就是症结所在。

之前施元夕跟魏家在朝上周旋时,谢郁维唯一牵扯进来的那次,就是蒋谭明从中调和。

那次以后,施元夕便猜到了蒋谭明是谢郁维的人。

蒋谭明在吏部多年,只能说是无功无过。

但这人行事谨慎小心,明面上从未有过明确表态和偏向。

如果不是当初谢郁维急于拿到防弹甲胄的图纸,施元夕也没那么快猜到蒋谭明的立场。

魏家倒台后,施元夕从陈海的口中得知,蒋谭明还是当年先帝亲自提拔起来的人。

她猜测,估计连魏昌宏都不知道,这人已经在暗地里投向了谢郁维那边。

她轻叩了下扶手,神色严肃地道:“重开春闱是假,借用春闱一事,让吏部动起来才是真。”

“谢郁维是要将谢家及江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