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零一章 粮食不够吃,开设游廊(1 / 5)

加入书签

    七月,京都热。

    足利义满无力地合上一本本文书,心头满是无力感。

    六月四日,大明进犯九州。

    六月十九日,大明从九州岛分兵进军本州岛、四国岛。

    六月二十三日,长门、周防沦陷。

    六月二十四日,四国岛潘丢了。

    六月二十七日,越中、伊豆没有来得及撤退,主力被明军消灭。

    七月八日,出羽国、陆奥国撤退的军队在下野遭遇明军,嗯,是明军的伏击,一万余人,玉碎山中。

    很难想象,打伏击的竟不是日本军队,而是明军!

    眼下已是七月十......

    钟山书院的晨雾尚未散尽,枫叶在微风中簌簌作响,仿佛仍回荡着昨夜太庙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顾正臣搁下笔,指尖轻抚那行墨迹未干的字句,心中却无半分胜者的得意,唯有沉甸甸的苍凉如铅块压在胸膛。

    他知道,这一夜虽定乾坤,却远非终局。

    宁王伏诛,十七位藩王被软禁驿馆,三日内将陆续遣返封地,兵权尽数削除,新政诏令已传遍六部九卿。可天下之大,人心之杂,岂是一纸诏书便可安之?那些蛰伏于边陲、深藏于朝堂的暗流,早已随“龙渊”二字流淌三十年,根系盘错,岂会因一役而断?

    他缓缓起身,推开木窗。远处皇城轮廓隐现于薄雾之中,乾清宫檐角的铜铃随风轻响,似有低语传来。就在此时,一道黑影掠过院墙,落地无声,单膝跪地,正是夜巡司七煞之一的“影七”。

    “大人。”影七声音沙哑,“苏姑娘已于辰时入京,现歇在西郊药庐,伤势未愈,但执意面见您。”

    顾正臣眉头微蹙:“她带回来的东西呢?”

    “玉佩已在途中交予陆炳,转呈太医院重验。另有一封密信,是她在点苍山渊庐废墟中寻得的残页,夹在建文帝焚毁的衣袍内衬里,墨迹模糊,但尚可辨认。”

    顾正臣伸手接过那张泛黄纸片,上书寥寥数语:

    >“……若吾身死,勿哀。惟愿后人知:火中非逃者,乃殉道之人。龙渊非炉,乃心也。守拙误我以生,成我以死。允?之名,终归尘土;然正统不灭,薪火长存。”

    他凝视良久,指尖微微发颤。

    这确是建文帝亲笔??笔锋瘦劲,转折间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从容。与方孝孺伪卷不同,此页无需伪造,亦无需张扬,它静静躺在灰烬之中,如同一位沉默的见证者,等待真正愿意倾听的人。

    “李守拙……”顾正臣低声念出这个名字,眼中寒光乍现。

    此人曾为建文帝东宫讲官,靖难前夜力劝其南逃,并亲自安排替身代焚皇宫,掩护真帝出走。此后三十年,他隐姓埋名,执掌“影炉院”,以医术操控替身容貌,用丹药延缓衰老,甚至借“延寿丹”中的剧毒成分反向验证血脉真伪,手段之缜密,心思之深远,几近妖妄。

    而最可怕的是??他并非solely服务于宁王。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