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一十八章 大明徽章(一更)(1 / 3)

加入书签

    周高冠讲的话并不高雅,也不热血澎湃,但却告诉了在场的所有人,此番服徭役,是为了彻底控制草原,消除战争,为了这一片土地上的子孙后代,不受战争之苦,不遭战争之害……

    话讲得很好,可这里坐着的不是里长、甲长,就是老人、耆老。

    里长、甲长,多是大户或富农,这些人对周高冠的话虽然认可,但也只局限于点点头,想让这些人主动配合朝廷做事,很难。

    老人、耆老,都是上了年纪的,也是人精,活了一辈子,大风大浪总见多了......

    林文昭自湖广衡州回返永州途中,舟行至湘江中游,忽闻前方码头传来喧哗之声,似有官兵围捕贼人。朱承志立于船头远眺,只见数十名衙役手持刀械,围住一艘停泊的货船,船头立着一人,身着布衣,神色镇定,目光如炬,竟似书院中人。

    林文昭眉头微蹙,低声对朱承志道:“此人气质不凡,不似寻常贼人,恐有隐情。”说罢,命船夫靠岸,二人下船,径直前往事发之地。

    衙役见有士人前来,虽未阻拦,却面露疑色。林文昭上前拱手,道:“敢问大人,此人所犯何罪?”一名身穿绿袍的县尉上前回礼,道:“此人身藏密信,形迹可疑,恐为旧族余党,意图不轨。”说罢,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递给林文昭。

    林文昭展开密信,细读之下,神色微变。信中所言,竟是兵部尚书旧部与旧族勾结,密谋于京中策动兵变,意图颠覆朝政。而署名之人,竟正是兵部尚书被罢免后新任的侍郎??李成章。

    朱承志亦上前细看,低声道:“此人竟未死,反与旧族勾连,此事非同小可。”林文昭沉吟片刻,转头看向那被围之人,问道:“阁下何人?因何持有此信?”

    那人抬头,目光坚定,道:“学生姓周,名景明,乃书院诸生,奉命潜入兵部,查探旧族余党之行迹。此信乃从李成章亲信手中所得,学生本欲送交赵先生,然途中被此地衙役所阻。”

    林文昭闻言,心中一震。他知书院诸生中确有周景明其人,曾于策问中屡有建树,才学出众,然因性情孤傲,不善言辞,故未得重用。今见其竟深入敌后,冒死取得密信,实属难得。

    朱承志亦上前一步,道:“若此信属实,此人非贼,乃义士也。大人可否暂释其身,容我等核实?”县尉迟疑片刻,终点头应允,命人松绑。

    林文昭将密信收入怀中,命人护送周景明回永州,自己则与朱承志连夜启程,直赴京中。

    数日后,林文昭、朱承志携密信抵京,入翰林院密室,与赵文远密议。赵文远阅信后,面色凝重:“李成章竟未死,且与旧族勾连,欲图兵变,此事若属实,恐动摇国本。”

    朱承志道:“书院诸生周景明已潜入兵部,或可继续探查。”赵文远点头:“此事需谨慎行事,不可轻举妄动。”遂命人将密信呈递皇帝,并附书院诸生所撰策问,揭露李成章勾结旧族之实情。

    皇帝阅后震怒,立即召见兵部尚书,命锦衣卫彻查兵部。数日后,锦衣卫果然在兵部查出李成章亲信中多人与旧族往来密切,证据确凿,皇帝震怒,下令将李成章及其党羽一并拿下,旧族残余势力再度遭受重创。

    书院之士因此功绩,愈发受到朝廷重用,各地书院学子皆被委以政务,施仁政、察民情、明法度,百姓安居乐业,朝堂之上亦无人敢再轻视书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