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八十章 恩重如山(三更)(1 / 5)

加入书签

    周大山看着灶房一角摆得整整齐齐的劈柴,清澈满满的一缸水,眼眶都红了。

    活了一辈子,就没人给咱打过劈柴,也没见谁给咱挑过水。

    周小山、三娘也被感动了,孩子也没想到,不是说简单的一个房子,简单的家具,怎么到了这里,连柴、水都弄好了?

    王耆老走到正房前,指了指东屋:“镇国公原本只是答应给你们一分院,一个主屋三间房,可我们知县考虑到你们家口多,便在东面起了一间房,里面也有床,只不过没有桌凳。”

    周大山点头......

    ####一百八十七、暗潮涌动

    尽管科举风波得以平息,但赵弘深知权贵家族的不满并未因此消散。他们只是暂时蛰伏,等待新的时机反击。果不其然,不久之后,一股更为隐秘且复杂的势力悄然浮现。

    某日深夜,赵弘正在书房整理文件时,一名心腹匆匆来报:“大人,我们发现有人在暗中散布谣言,称今年科举存在严重偏袒寒门考生的现象,并暗示这是您刻意操控的结果。”赵弘闻言,眉头紧锁。他意识到,这不仅是对科举制度的质疑,更是对他个人威信的一次挑战。

    “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挑唆!”赵弘沉声命令道,“同时密切监视舆论动态,切勿让这些谣言扩散。”

    经过数日调查,赵弘得知,这次谣言的源头竟是朝中一位资深大臣??礼部侍郎钱文昭。此人出身显赫世家,向来与赵弘政见不合,更因科举改革而失去了不少家族利益。钱文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人脉,在民间煽风点火,试图掀起一场针对赵弘的政治风暴。

    面对如此局面,赵弘没有选择正面硬碰,而是决定采取更加巧妙的方式化解危机。他首先命人搜集证据,证明此次科举完全公正透明;其次,他联合多位支持改革的官员,在朝堂上公开揭露钱文昭的行为,将其置于众目睽睽之下。

    这一招果然奏效。钱文昭的阴谋被曝光后,不仅失去了民心,还遭到皇帝严厉训斥。然而,赵弘并未就此罢休。他知道,仅靠打击个别反对者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唯有从根源上削弱权贵家族的影响力,才能真正巩固改革成果。

    于是,赵弘开始着手制定一项全新的政策:将地方官学纳入朝廷直接管理范围,减少权贵家族对教育资源的垄断。同时,他还提议设立“庶民议政堂”,允许普通百姓通过合法渠道参与国家决策,从而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一百八十八、风雨兼程

    与此同时,赵婉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的考验。随着学堂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需求日益增加,而部分权贵家族却借机施压,要求削减基金会的财政补贴。对此,赵婉毫不退缩。她一方面积极寻求社会捐助,另一方面则努力提升学堂的自我造血能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婉结识了一位来自江南的商贾李天行。此人虽为商人,却十分热衷公益事业。在听完赵婉的介绍后,李天行当即表示愿意出资相助,并提出可以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为学堂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技术支持。

    “赵夫子,”李天行笑道,“我虽然不懂什么诗词歌赋,但我知道,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根本。只要能让更多孩子学到有用的东西,我就愿意倾尽全力。”

    有了李天行的帮助,赵婉得以进一步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