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一十章 推心置腹的朱元璋(二更)(1 / 4)

加入书签

    张焕迈步上了酒楼,看了看当下的场面,皱着眉头走上前,对顾正臣道:“镇国公,当下这个时候,还公然殴打官员,不合适吧?”

    “镇国公?!”

    谢昀、沈砚之等人麻了。

    天啊,他竟然是镇国公!

    谢昀给了自己一巴掌,娘的,自己也是后知后觉,想想在大同时候,这个家伙就连都司的二把手都不敢招惹,亲家的手都砍了下来给他赔罪,当时的山西除了一个魏国公有这个本事外,还能有谁?

    沈砚之也有些郁闷。

    张不二!

    顾不二!

    当时就应该知......

    ###政策深化中的持续优化

    新帝深知,政策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长期且动态的过程。在“驻点监察制度”实施一年后,他发现部分御史虽然深入基层,但因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反馈的信息滞后甚至失真。为此,新帝命令礼部开发了一套名为“清风通”的实时信息管理系统,要求所有监察御史通过该系统每日上传工作日志,并将重要问题直接呈报中央。同时,他还设立了“基层联络员”岗位,从每个州府选拔一名熟悉本地情况的官员协助御史开展工作,确保信息传递更加准确及时。

    针对匿名举报箱的使用效果,新帝注意到一些地区的百姓仍然对第三方机构存有疑虑,担心其公正性不足。于是,他决定引入国际知名的审计事务所参与核实过程,并定期公布核查结果以增强透明度。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励普通百姓参与监督,新帝设立了一个“清风荣誉榜”,每月评选出表现突出的“清风大使”,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以此激发更多人加入到监督队伍中来。

    在《优秀案例实践指南》的基础上,新帝意识到单纯依靠书面材料难以完全复制成功经验。因此,他推动建立了“政务实训基地”,邀请各地表现优异的官员担任导师,为其他地区的同行提供面对面指导。这些基地分布在各大城市,每年举办多期培训班,内容涵盖财政管理、司法审判、农业改革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廉政建设方面,“廉吏晋升通道”虽然提升了廉洁官员的积极性,但也出现了少数官员为了迎合考核指标而形式化履职的现象。为此,新帝引入了“360度评价体系”,由上级领导、同级同事以及下级群众共同对廉吏的表现进行打分,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估其政绩。同时,他还扩大了“廉吏风采展”的规模,不仅在国内巡回展出,还将部分先进事迹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传播,树立大明清廉治国的形象。

    科举考试改革进入第三阶段时,新帝发现尽管评分标准已经细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主观偏差。于是,他命令礼部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辅助评分系统,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生成最终成绩,有效减少了人为干扰。此外,他还推出了“模拟情景演练竞赛”,让考生在真实环境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优胜者可获得额外加分,进一步提升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实用性。

    乡约长升级计划的推进过程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偏远地区。新帝命令工部联合民间力量发起“千校互联行动”,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远程教学覆盖。同时,他还推动成立了“乡村教育联盟”,鼓励发达地区的名校与薄弱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帮助后者快速提升教学质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