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张大宾夜宿风陵渡(2 / 4)
大宾亲自把这点心按在了传旨官的手心里:“这是一点儿拙荆做的点心,不成敬意,望传旨官大人您笑纳!”往下一摁——
哎呦!传旨官一掂,沉甸甸地压手腕子,就知道里面的那不是真点心了,那肯定不是黄金就是白银呐。“哎呦!哎呀……国丈大人,您、您、您太客气了!您太客气了!那我回复皇帝去了啊,祝您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未来前途亨通!”
“哎呦,谢您吉言!谢您吉言!我送大人!”
把传旨官送走了回来,张大宾这个乐呀,吩咐:“排摆酒宴,我要好好地喝一盅!自己自斟自饮,喝了一通。”哎呀……晕晕乎乎地打开圣旨看了好几遍。这一次,他之所以高兴。一则,自己终于当官了;二则,这一次自己监军,裴仁基这老小子这回可算落在我的手里了,我让你知道知道张大爷的厉害!
那位说:“听这意思,好像这张大宾跟裴仁基过去有什么矛盾?”哎呦!矛盾还真不浅呢。怎么回事呢?
这话还得从四年前说起。四年前的夏个天儿,老张家要回家祭祖。张衡、张大宾他们老家是哪儿的呢?是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按理说,应该是长子长孙或者是朝中做官最大的人去回家主持祭祖,那就得是张衡了。因为张衡当时是太子右庶子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是皇帝、太子身边的人,身份荣耀啊。但是,四年前张衡走不脱。怎么走不脱呢?正值杨广夺取皇位的关键时期呀,那张衡又是杨广的左膀右臂,怕自己一旦离开长安,长安发生了事情,自己难以及时处理。不过,老家祭祖也是大事,老家派人一个劲地给张衡发信来催,也非常热情。大家殷切希望张衡能够回家主持。张衡一看,如果不回去,也说不过去。思前想后,干脆派自己的堂弟张大宾回去吧。就这位爷天天地在长安城乱晃荡,无所事事。让他代表自己回家,他怎么也算老张家的人,又是自己的代表,那大家也会对他高看一眼。就这么着,张衡就让张大宾替自己回家。为了凸显张大宾地位,为了反映张大宾是代表自己的。张衡把自己手下几个人拨给了张大宾了,算是半私半公吧。人家一看,都穿着官衣呢,就说明张大宾是代表自己回去的,在父老乡亲那里也好交代。张大宾欣然答应了。他觉得这一次代表哥哥回家,主持祭祀,哎呦……自己这个脸长到天上去了。尤其哥哥把他手下的那些仆从拨给自己了,穿着官衣保着自己。嗯!就如同自己是太子右庶子、给事黄门中郎一样,张大宾这个虚荣啊。所以,当时是欣然答应,就带着张衡这几个侍从由打大兴城出发是直奔怀州河内。
他们过灞桥、走临潼、经渭南、出潼关,等出了潼关之后,往北有个地方叫风陵渡。这个地方是黄河的一个大渡口,黄河由此转弯由打南北方向往东西方向走。所以,风陵渡是个大渡口,谁经过这里,都得渡过黄河。由于当天到达风陵渡镇的时候已然天色将晚。所以,就牵扯一个打尖住店的事情。
张大宾平常住的地方都得是豪华客栈,按现在来说,在大城市那就得是五星级的。就算一些小城镇,那怎么也得上了星的。风陵渡这个地方由于是大渡口,所以有几家好客栈。当时就选择了一家“枫陵客栈”,这个可以说是当时的四五星的大客栈,又漂亮又气派。当然了,花费较高。不在乎钱!张大宾心说:“反正我花再多钱,我大哥给我报啊,咱就住这儿了!当晚就住在枫陵客栈。
那按说什么事没有,住一晚上,第二天渡过黄河往东走就完了。没想到,当天出事儿了。
出什么事了呢?住在这个地方,天色一晚,张大宾有个毛病。什么毛病呢?按说住这高级客栈,你让人家把酒菜端到你的房间,然后自己隐私着吃不就完了吗?不!因为张大宾他从小就混迹在市井当中,对市井文化有根深蒂固的喜爱。所以,他没有在自己屋中吃饭,而是吩咐:“就在这客栈大堂之上给我布置一桌酒席,我要在此吃饭!这桌酒席按你们饭店最高标准,有什么上什么,我不怕花钱!”怎么?虚荣心嘛,让过往的客人看一看,我是大款!就这么一个意思。
那枫林客栈掌柜的当然不管你这个了,只要你给钱,爱在什么地方吃在什么地方吃,我们是服务行,我们就服务好你就行了。马上吩咐小伙计、吩咐后厨,锅碗瓢盆这么一响,时间不大,酒宴就在大厅排开了。
张大宾自己坐一桌儿,因为当还是分餐制比较多,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