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左仆射结识张大宾(2 / 4)

加入书签

杨广一听又欠妥,“哪地方欠妥呀?”

“陛下,其实这个问题跟刚才那份奏折是一样的。在那份奏折上,老王爷保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双枪乎尔复,让他统领五万大军去攻打岗山。那在这份奏折上呢,老王爷又极力推崇这位裴仁基的三公子叫裴元庆,想让他在那里建立军功。那历练年轻人,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将才,这是应该的。不过呢……陛下,在这份奏折上,老王爷是想要北海刺史裴仁基去召集除了北海军之外的北海周边这些郡县的军队,组成一个联军对这唐弼用武。呃……这里就有些欠妥了。陛下您想,唐弼为什么能造反?如果说唐弼只有他齐郡那一点兵、那三万兵,他能造反吗?他也未必有底气敢于对抗朝廷。正是由于这次攻打瓦岗山,老王爷让唐弼召集了旁边郡县的一些兵马组成了五万大军。这五万大军全握在了唐弼手里。所以,他才有底气。那么,现在我们又想让裴仁基仿效唐弼故事,也在旁边的郡县去召集一些军队。那么这些军队握在裴仁基手中……嘿,陛下,倒不是臣对裴仁基疑心呐,我就是说这个事情。大军握在一个人手里。这人又远离朝廷,周边反贼林立……臣也担心他们产生异志。即便不产生,一旦他们讨伐完了唐弼,那必然壮大他们的军威呀。到那个时侯,尾大不掉,他是不是会成为第二个唐弼呢?臣作为一国宰辅,不得不为朝廷多考虑一步啊……”

“嗯……”杨广点点头,对宇文化及的这番考虑是深表认同。认为宇文化及老成谋国,想得比一般人更深一步。是啊,现在天下有点动荡,反对自己的应该不在少数,只不过很多人平常他们没有条件,不敢明着反对我。那么一旦让他们安上翅膀、有了条件,他们会不会产生二心呢?这就如同伍云召、唐璧之流,那不都是手握重兵才敢与挑起反旗的嘛?“嗯……那宇文爱卿,你的意思是不派裴仁基了?”

“啊——不不不……臣说了,老王爷他也是老成谋国,提出这个建议非常好。因为裴仁基离齐郡非常近,由他来打齐郡,再好不过了。只不过,这个兵权别放给裴仁基。臣认为陛下应该再派一个监军,让这监军赶赴北海和裴仁基一起攻掌兵权,一起攻打齐郡方为妥善之策呀。”

“嗯……言之有理!”杨广一听不错,这就跟二路攻打瓦岗山是一样的,不让乎尔复独掌兵权,给乎尔复再找两个监军,这么一来,就比较稳妥了。“那宇文爱卿,你可有人选推荐呢?”

“臣可保举一人,让此人作为监军再合适不过。”

“哦?你保举何人呢?”

“臣保举的非是别人,乃是张贵妃之父张大宾!”

“哦……原来你保举张国丈啊?”

张国丈?啊。这个杨广现在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都不满足了,真是三千粉黛呀。这是个好色之徒,登基之后广为搜罗美女,江南的、塞北的、西域的、外国的……不同地方、不同韵味的美女,他都派人广为搜罗。现在这后宫都装不下了。那么最近一段时间,他又得到一位美女,此人姓张啊,被封为张贵妃。这个张贵妃是谁呢?乃是杨广最亲信的一位大臣张衡张建平的亲侄女。

对于张衡,咱们在仁寿宫事变那一回上曾经稍微地介绍了一下。很多人都说隋文帝是被这张衡乱棍打死的。当然了,这是历史谜案,谁也说不清楚。反正是,这个张衡深得隋炀帝杨广的重用。

张衡他们家本身也是名门望族,他的爷爷乃是西魏的河阳太守张嶷。他的父亲乃是北周万州刺史张光。到张衡这里,他是初仕北周,累迁汉王侍读、掌朝大夫。隋文帝继位之后,继任四门侍郎,支持晋王杨广治理并州和扬州。杨广成太子之后,签太子右庶子兼任给事黄门侍郎,协助太子杨广夺取了皇位。所以,杨广对张衡是非常地重视,加封张衡为银青光禄大夫、御使大夫。而且,把张衡满家满族都尽为嘉赏。

封赏的时候,杨广当着群臣的面儿就问张衡了:“你们家现在还有什么没有当官的子侄们或者兄弟们,你可以列出一个名单,朕都给他们任职,让他们都进入大隋官僚体系,让他们都当官!你们不光宗耀祖了吗?”

张衡这人个性比较耿直,他不愿意过多地占朝廷便宜。所以,当时张衡就说了:“臣谢主隆恩!我们家已然受国家皇恩浩荡恩泽太多了,没有其他所求,谢陛下!”就这么的吧。

没想到,这个时候宇文化及由打旁边转出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