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你冷静点,你才大一(3 / 4)
上面写的是:
通孔车削后扩至17.8,未试配,直接交件。
“这不出事才怪!”
“工艺上是按尺寸来的,可这尺寸不能光靠尺子量。”
“没用標准件试一试鬆紧配合,就敢交件万一偏大偏小,拿什么兜底”
马进和郭安礼不懂车工操作。
陈露阳在旁边激动地说,他们就在旁边安静的听。
终於!
陈露阳拿起了那张成功生產的试製件工艺卡。
“要不说第一技校的这个件就製成了呢!”
陈露阳把卡片举起来在桌上拍了拍:
“你们看他写的:通孔预钻17.2,半精车17.7后停机试配销规;若鬆动,反退修整;合格后精扩至17.82±0.02,统一用17.8销规校核。”
“三道切削、两次试配、一次校核,有標准,有余量,有逻辑。”
“这不成功都不合理!!!”
“还有喷嘴这几张!”
“失败的卡片上,扩孔基本没细化步骤,只写了『扩孔』。”
“怎么扩几刀试不试配一句没写。”
“但成功的几张都写清楚了『17.2预钻,17.7粗扩,17.82精扩』……
“这不就明摆著告诉我们了”
“凡是做成的工艺,都是有跡可循的;凡是做坏的,要么跳步骤,要么糊弄事。”
正说著,
陈露阳突然把那几张好卡片拢一拢,转头看向一旁还在记录数据的马进:
“师兄,我琢磨个事儿~”
“咱能不能把所有成功卡片的步骤都拿出来,对比一遍”
“要是真都是走的三段扩孔法,那咱就把这方法提出来,写成范例,下次下发图纸时,一起带上。”
“谁也別再瞎写工艺了,都照这套流程来。”
马进听完,稍一思索,点了点头,道:
“小陈师弟,你这是打算以工艺卡为范本,架构起一个规范化工艺流程框架,”
“让六家技校统一工艺语言,统一步骤逻辑,统一校核標准,”
“建立一套可復现、可追溯、可迁移的操作体系,”
“从而实现通用件生產的標准化模块搭建和跨校协同验证机制
臥槽!
听完马进的话,
陈露阳原本还抱著手肘靠在桌边,这一下子,整个人都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他直勾勾盯著马进的脸,眼神里写满了惊艷和佩服!!!
这马师兄绝逼是自己失散多年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他怎么能!!!
他怎么能每说一句话,都精准地
戳!到!他!的!心!尖!尖!上!!
陈露阳站在桌边,眼神炯炯发亮。
刚刚马进这番“术语轰炸”一出口,瞬间就把他脑海中那些零散、模糊的点子提炼成了一个系统框架。
之前他想的只是想著“別再出错”“能照著做”。
但马进却把这个“照著做”的逻辑,上升成一整套“从经验中提炼通用规则”的方法论!
这和自己拍脑袋“整一份范本发技校”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所以我这是走了个捷径”陈露阳乐呵呵问道。
马进笑了笑,语气悠然:“捷径谈不上,算是摸著石头过了河。”
陈露阳好奇:“怎么说”
郭安礼接过话头:“你这等於是先看结果,再倒推过程——把成功的做法找出来,总结出通用套路。”
“这套逻辑挺像『最小路径依赖』,也就是我们大一学的那个『路径最短法』。”
“但大三学的內容就不一样了。”
他把几张卡片拍在一起,手指点了点纸上的工序栏位:
“你看这些,每一道工序,其实都可以理解成一次『操作决策』,它决定了一个『结果变量』。”
“我们要是把卡片栏位提出来,整理成结构化数据,再给每张卡加个『合格』或『不合格』的標籤,那就能拿去跑一个多元判別分析模型。”
陈露阳懵了一下,试探的问了一句:“是多选题选对了几道的意思吗”
马进乐了:“差不多。”
“但我们这个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