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橡胶厂再次挖人(4 / 6)
,他没藏着掖着,什么“老师傅的窍门”“老工人传下来的绝招”,全掰开揉碎地教给他们。
这几天下来,年轻人们不光真刀真枪学会了操作,还摸到了一些连原来师傅都不愿轻易传的门路。
因祸得福,反倒走了一条正路。
“小孙、天宝,过来!”项国武一嗓子,就把两个小伙子叫了过来。
这俩人,一个叫孙广志、一个叫李天宝,都是二十出头,眼睛亮的跟灯泡似的,手脚麻利也灵活,最主要是脑瓜好使,一点就透。
“你俩先拿这个试试,按照我前几天教你们的法子做实验。”
说着,项国武把模具举起来,边比划边解释:“手套太薄,一拉就破,根子在浸胶次数上。”
“以前的手套都是一模浸浆,一次成型。快是快,可厚度不均,受力点就容易开裂。”
“咱得换个路子,先上一遍底浆,定个型,再晾一晾,等表面半干不干的时候,再浸第二道浆。”
“这样层层迭迭,厚度能上来,可手指和关节的弯曲度还在,不会僵硬。”
李天宝问道:“师傅,那要是太厚了呢?戴上不就跟木套子一样了?”
项国武耐心教他:“厚不厚全看掌心和指肚的分寸。”
“掌心要厚点,扛得住摩擦;指头尖儿就得薄,留点灵活劲儿。模具从乳胶池里提出来的时候,你们记住个诀窍:手腕处停一停,让料多挂一点,指尖甩一甩,薄薄一层就够。这样出来的手套,既耐用,又好使。”
他说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模具剖面,三下两下把厚薄分布标了出来。
孙广志和李天宝听的明明白白,兴冲冲地拎着模具跑去实验台。
接着,项国武转身招呼其他人:“走,咱们接着把油路软管攻下来!”
这段时间,他在配方里加了低温柔化剂,解决了软管在零下环境里发硬、易折的问题。
经过几次试验,软管在零下二十度还能保持柔韧性,已经算是迈出一大步。
可问题还没完。
软管在长时间使用时,汽油里的杂质会慢慢渗透,导致管壁鼓泡、渗油。
这才是大家真正要打的硬仗!
“今天换个法子,往外层掺再生胶!”项国武一边分工,一边解释、
“再生胶韧性差,但致密性强,能挡住汽油里的脏东西。外层包一层,里层还是咱的正胶,两头夹击,杂质就不容易渗透进去了。”
年轻工人们听完,纷纷撸胳膊挽袖子的干了起来。
“项师傅,这比例要多少?”
“先来两成试试,太硬了再减。”
项国武一边指导,一边手把手教大家看胶料状态——看颜色、闻味道、摸韧性。
&nb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