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这将是一个可复制的现实范本(5 / 6)
nbsp; 尤其像片儿城这种边缘工业区,小作坊林林总总,开得热火朝天。
但政策也有“限”。
最多七个人,不能扩大、不能扩员。
想要搞批量,做定制?
不行。
想成体系,供给稳定?
也不行。
一大群人就这么卡在“能干活,干不大”的尴尬线上。
而陈露阳这条路子,偏偏就开了个口子!
如果能把“技校+修理厂”、“学徒+车间”的联动模式跑通,
把“分工协作、拼装整合”的路径试出来,
那就等于给现阶段的小生产方式,趟出了一条“有限组织化”的合作路径!
这不仅仅是陈露阳一个项目的事,
而是整个“轻工业+小手工业”的现实范本。
一旦跑顺,谁都能拿去用。
“是啊!”杜科长也感慨开口。
他是装备科的,跑过车间,蹲过产线,也调过几十家修理铺和小厂。
他是太清楚这些单位的死穴了。
资源散、设备杂、人手不稳、流动性大,
想干点事,一到“成批量、出成品”就栽了。
可眼下这套“拼图式协作”模式,倒像是给这群碎片工厂找了个拼法。
一个主导单位统筹,几个擅长点加工的小厂参与,车间不是单点发力,而是“按模块出货”,最后集中组装。
关键是,这一整套逻辑,放到别的轻工业领域,也能“复制”。
正因为看到了这个修理厂的价值,所以杜科长才愿意想出“两地协作”的法子。
只不过,他只负责调研和提出意见。
具体试点能不能批下来,要看梁仲维是不是同意。
梁仲维用笔尾轻轻敲了敲桌面,沉思片刻。
随后,他打开桌侧的红头签批纸,刷刷写下了几行字:
“同意将劲霸汽车修理中心列为市级机械工业产教联动试点单位,建议以项目方式予以备案扶持。
接着他把秘书叫进来,把签批纸和调研报告递过去,道:
“走程序吧,通知拟好,今天下午下发。”
……
虽然市经委那边已经基本确定了,将劲霸汽车修理中心列为“市级机械工业产教联动试点单位”,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