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3)

加入书签

留痕迹,免得它知道咱们清理完了。”

张梅则在处理萝卜叶的焦尖,她用小剪刀把焦掉的部分剪下来,动作轻得怕碰伤叶片:“农书里说‘叶尖焦则需通风避烟’,把萝卜棚的布掀开点,让烟散出去,再往叶上喷点清水,能缓解灼伤。”

她用小喷壶装了点井水,对着焦尖周围的叶片喷了圈,水雾落在叶上,没沾到淀粉层,“这样不会影响光合作用,淀粉积累还能正常进行。”

苏野趁大家清理余烬时,去西南方向侦查,回来时脸色比早上更沉:“腐行者又搭了个小棚,在原来的棚子西侧,能容纳四只腐行者,”

她往地上画了个简易地图,“普通腐行者在棚外磨钢管,变异腐行者在棚里不知道在弄什么,蓝光扫到里面有反光,像是金属片,可能在做更厉害的武器。”

林砚把最后一铲余烬埋进土里,拍了拍手上的灰:“不能等它集结完,得主动升级陷阱,做连环陷阱,只要触一个,其他的跟着动,让它不敢靠近。”

她指着篱笆外侧:“在原来的火沟前面,再挖两道浅沟,第一道放绊索,第二道放石砸陷阱,和火沟形成三层防御,就算它冲过来,也得闯过这三关。”

陈溪立刻去柴房抱来绳子和石块,绳子是用藤条编的,结实耐拉,石块选的是拳头大的鹅卵石,边缘磨得光滑,不会轻易碎。

“绊索绑在木桩上,离地面半尺,刚好能绊住腐行者的腿,”

她把绳子拉得紧,“石砸陷阱用树枝做支架,上面堆五块石头,绊索一拉,支架倒了,石头就砸下来,就算砸不伤,也能把它砸懵。”

张梅在旁边记录陷阱位置,用炭笔在本子上画了三道线:“第一道:绊索(距篱笆5,高15);第二道:石砸陷阱(距绊索3,石块5块处);第三道:火沟(距石砸陷阱2,干草+煤油);连环触:绊索拉倒石砸支架,石砸后火沟点燃,形成连续防御”

,写完又摸了摸萝卜叶,焦尖剪了后,新的叶芽已经冒了点尖,嫩绿色的,“还好处理及时,新叶芽长得快,不会影响萝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章(第22页)

黄鼬没闲着,在陷阱周围跑,把散落的绳子和石块归拢,偶尔用爪子扒扒土,把陷阱旁的土扒平,避免腐行者看出痕迹。

它还叼着根藤条,帮陈溪绑绊索,虽然绑得歪歪扭扭,却让陈溪省了不少力。

中午的时候,天空突然阴沉下来,风里带着潮气,像是要下雨。

张梅赶紧去查萝卜窖:“要下雨了,窖温会降,得把通风笼的布盖紧点,不然温度太低,萝卜会冻坏,”

她把笼口的布盖得只剩条缝,“这样既能通风,又不会让冷空气太多,窖温能稳定在3bsp;陈溪则在陷阱上盖了层干草,再撒点土:“下雨会冲坏陷阱,盖点草和土,既能挡雨,又能隐藏陷阱,腐行者看不出来。”

她还在火沟里加了点干柴,“下雨时干草不好烧,加点干柴,火能烧得旺点。”

下午,雨果然下了起来,不大,却淅淅沥沥没停。

苏野冒雨去侦查,回来时浑身湿透,军刀上的水顺着刀刃往下淌:“腐行者没躲在棚里,都在棚外磨钢管,像是不管下雨也要准备,”

她擦了擦脸上的水,“变异腐行者手里多了块大铁皮,比之前的盾牌大两倍,边缘磨得锋利,像是想当武器又当盾牌用。”

林砚让大家进瓦房避雨,自己则守在窗边,看着西侧的篱笆:“下雨时视线不好,它可能会趁机偷袭,咱们得轮流盯着,不能放松。”

她把燃烧弹放在窗边,方便随时拿,“黄鼬的鼻子灵,下雨也能闻到它的味道,有动静它会叫。”

张梅在瓦房里整理育苗本,把之前的记录按日期排好,用藤条绑了起来:“这些记录不能丢,以后种其他作物也能用,”

她翻到萝卜的页面,上面记满了窖温、湿度、虫害、防御的内容,“等冬天收了萝卜,咱们可以种点土豆,农书里说土豆比萝卜耐冻,更适合冬天种。”

陈溪则在灶房烧火,锅里煮着薄荷水,“下雨潮,薄荷水能驱潮,还能预防感冒,”

她往锅里加了点晒干的艾草,“艾草和薄荷一起煮,效果更好,等会儿给大家喝点,暖暖身子。”

黄鼬蹲在窗边,小耳朵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