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携手共进(1 / 2)

加入书签

清晨,草原上还带着夜的凉意。朱昭熙站在草原大学的操场上,看着学生们列队晨跑。她心里想着今天的安排——虞国劳动党代表团要来,而且是带着新的合作提案。

秘书快步走过来:\"陛下,我国的代表团已经抵达和林城了。\"

\"好,我亲自去迎接。\"朱昭熙没有多话,转身走向车队。

车里很安静,朱昭熙望着窗外的草原。她来虞元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里的变化她看在眼里。

作为虞国的皇帝,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稳定发展,但她也清楚,李怡现在在虞国主政,需要空间去施展。她来这里,既是帮助虞元国,也是为了不挡李怡的路。

车队到了边境检查站,她下车,远远就看到了虞国劳动党代表团。为首的是王明,一个她在党内多年的同志。

\"昭熙同志,好久不见!\"王明笑着伸手。

\"明同志,欢迎。\"朱昭熙握住他的手,\"一路辛苦。\"

\"还行,路上顺利。\"王明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几个人,\"都是老熟人,就不一一介绍了。\"

\"好,先上车,我们路上聊。\"朱昭熙做了个请的手势。

车里,王明说起了虞国的近况:\"李怡同志在国内的工作很顺利,大家都支持她。你这边的事,她也很关心。\"

\"她有能力,这我知道。\"朱昭熙点点头,\"我不在虞国,正好让她放手去做。\"

\"你在虞元国的工作也很重要。\"王明说,\"我们这次来,就是想把两国合作推进一步。\"

\"具体有什么想法?\"朱昭熙问。

\"技术、人才、经济、安全,四个方面都有考虑。\"王明说,\"我们想派一些专家过来,也欢迎这边的年轻人去虞国学习。经济上,可以搞一些联合企业。安全方面,我们也会提供支持。\"

\"这些方向都对。\"朱昭熙说,\"虞元国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发展的环境。\"

车队进入都城,代表团先去宾馆安顿。下午,双方在政府会议大厅举行正式会谈。

朱见明先介绍情况:\"在虞国的帮助下,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教育和医疗也有进步。但外部压力不小,有些势力一直想干扰我们。\"

王明接过话:\"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互相支持是应该的。我们这次带来的合作方案,就是希望能帮到你们。\"

\"具体怎么落实?\"朱见明问。

\"专家会分批过来,先解决最急需的问题。\"王明说,\"人才培养是长远考虑,需要持续投入。经济合作要看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方面我们会派顾问过来,帮你们完善体系。\"

朱昭熙补充:\"关键是要把这些合作变成实际成果。我们不搞形式主义,要的是真正能推动发展的项目。\"

\"我赞同您的想法。\"王明点头,\"我们会和你们的团队一起制定详细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

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双方签署了《虞国-虞元国友好合作条约》。

晚上,朱昭熙在草原大学礼堂做了演讲。她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从自己的经历谈起。

\"我年轻时也在基层工作过,知道发展的不易。\"她说,\"社会主义不是口号,是要靠一步步做出来的。虞国和虞元国是伙伴,我们有共同的目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有人提问:\"陛下,您为什么选择留在虞元国,而不是回虞国?\"

朱昭熙笑了笑:\"因为这里需要我,而虞国现在有李怡同志。她比我更适合在国内推动那些改革。我来这里,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帮助朋友,也希望能为南熙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礼堂里响起掌声。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围上来提问,朱昭熙一一回答,直到天色已晚。

第二天,代表团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学校、工厂、医院和边境地区考察。他们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钢铁厂,专家们仔细查看了生产流程,指出了几个可以改进的环节。\"你们的设备不算落后,但管理和操作上还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