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恒生指数的诞生(2 / 3)

加入书签

大股东兼董事局主席何晓,恒升银行现任执行董事长利国韦早已做好了准备。

利国韦,这位出身于港城显赫利氏家族的银行家,其家族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港城发展的缩影。

他的祖父利文奕,与港城四大家族之一利希慎家族的创始人利良奕是亲兄弟;他的父亲利树裴,与那位名震香江的“铜锣湾地王”利希慎是堂兄弟。

虽然利国韦与另一位家族名人、中华煤气公司原始股东利泽韦也是同族兄弟,但双方关系并不密切,各自在商海中沉浮。

利国韦的职业生涯几乎与恒升银行紧密相连。

1946年,在恒升银行元老何添的引荐下,他加入了当时还是“恒升银号”的这家机构,从一名普通的会计做起。

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敏锐嗅觉,他很快在银行内部崭露头角,深得包括何善珩在内的几位创始元老的器重。

1983年,当恒升银行创始人之一、德高望重的何善珩以高龄荣休后,利国韦众望所归地接过了董事长的重担,成为这家银行新一代的掌舵人。

此刻,在恒升银行总部顶楼那间庄重典雅、能俯瞰中环全景的董事长会议室里,气氛肃穆而微妙。

主位之上,端坐着年轻却气场强大的何晓,他神情平静,目光深邃,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而身为现任执行董事长的利国韦,则谦逊地坐在侧位,他的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眼神中却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有对新东家的恭敬,有对银行重回华资怀抱的欣慰,也有一丝对未知未来的审慎。

“何生,您好!”利国韦率先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真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恒升银行重新回到我们华人手中。

恒升,恒升,恒久昌盛……这名字本身就寄托着创办者对我们民族金融业崛起的期望。

如今,它终于不负几位元老创办时的初衷,回到了它应有的归属。

”他的话语中,饱含着对银行历史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何晓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会议室里悬挂的几位创始人画像,然后落回利国韦身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利生,你好。

娄氏集团此次接手恒升银行62%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我今天来,首要目的就是向你和恒升的管理团队表明我们的态度:娄氏集团对于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具体业务决策,将秉持‘控股不控权’的原则,绝不进行不必要的干涉。”

他顿了顿,环视在场的高管们,继续说道:“这是我们娄氏集团一贯的投资理念。

我们对注资的企业,尊重其原有的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和经营策略。

我们提供的是资本支持、资源协同和战略背书,而非取代。

恒升银行在你们的管理下,多年来稳健发展,成绩斐然。

董事会原有的决策机制和权力结构将保持不变,我们充分信任并尊重董事会做出的所有决定。

”何晓的开场白直截了当,清晰地划定了边界,给在场的恒升管理层吃了一颗定心丸。

利国韦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在得知娄氏集团入主后,他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详细了解了娄氏集团的投资风格。

正如外界所传,娄氏集团在控股多家大型企业后,确实极少干预具体运营,更多扮演着“赋能者”和“战略投资者”的角色,不仅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还利用其庞大的商业网络为被投企业拓展业务提供便利。

这种“只搭台、不唱戏”的模式,对于希望保持独立运营和品牌特色的恒升银行而言,无疑是最理想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娄氏集团是根正苗红的华资财团!这个身份,对于利国韦以及许多恒升的老员工、老客户而言,意义非凡。

恒升银行诞生于华人自强不息的时代,却在1965年的挤兑风波中,为了生存不得已委身于英资汇丰集团。

几十年来,虽然汇丰给予了恒升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一台高效的“赚钱机器”,但“寄人篱下”的感觉始终存在,那份“华资银行”的初心也仿佛蒙上了一层尘埃。

如今,银行重回华资怀抱,这不仅是对现任管理层的肯定,更是对何善珩、何添、梁植伟、盛春霖等已故或退休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