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 交易(2 / 7)

加入书签

 稍微动了动眼珠子,他就有数。

    “准是这小子与麦克达成了什么交易,获得了对方的支持!”

    这位是高手,猜的没错。

    张远提前来,就是为了和环球的人先聊聊。

    他们以为环球是他们的主场。

    实则不然,就像扬子琼和张远说的那样,白人很现实,谁能带来利益,他们就帮谁。

    而张远提前来谈的,就是利益。

    其实对环球影业来说,华夏市场的确很大,也很蓬勃,却难以带来短期利益。

    华夏电影市场与全球其他地区都不一样,我们的体质很特殊。

    首先最直接的,外来电影的分成比例很低,大多被中影和华夏电影总公司给吃了。

    而且就算张远给想尽办法搞成了合拍片,大陆能给多少票房?

    几千万,还是一个亿?

    合成美金也才大几百万上千万,与本土市场根本没法比。

    准入门槛高也就算了,收益也很成问题。

    不是华夏市场赚不到钱,而是只能赚快钱。

    因为在大陆,电影基本是一杆子买卖,就靠这一个月的票房定生死。

    能卖出海外版权的少之又少,还得靠明星来撑。

    没有李连界,辰龙,巩俐,张艺谋,你的海外版权谁要。

    并且在华夏,电影播出周期,是由电影局定的,因为放映密钥是他们发的。

    一只密钥就能播一个月,要想延期得再去申请。

    《哪吒2》票房都火成这样,破了记录,还得一趟一趟的去电影局申请密钥延期。

    这里边的关节出了一点点问题,或者有人要搞你,那这延期文件就死活下不来。

    泰国红牛为什么要找华彬集团合资在国内建公司?

    就是许家跑了几年,死活下不来批文!

    不给地头蛇点好处,你想做生意?

    而海外却不这样,无论好莱坞或者是岛国,一部电影播出半年甚至一年都很常见。

    《柯南》剧场版,一放就是二十几周,三十周。

    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院线不受顶端部门管控,是纯私企。

    制片方可以单独与院线谈播出时长,收益也没有固定标准。

    像《复仇者联盟3》这种顶级大片,在北美院线的首周分账,制片方可以拿到80%,次周递减,都是这样来的。

    在国内都是一刀切。

    并且海外的光碟和流媒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