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精神三变(3 / 7)

加入书签

的地位和经验,还不足以让她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

    李少宏把《红楼梦》选角搞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最终那些耍猴似的表演者,有几个入选了?

    真正的人选,还不是李少宏躲房间里,和投资人私聊商量出来的。

    越高层,越艰难的决策,能参与的人越少。

    因为人一多就乱。

    乱了,就成不了事。

    该办的事都办完后,陈可欣笑眯眯的拉他坐下聊。

    “刚才我看你神色有变,是看完剧本后,对角色有想法。”

    “是,我刚才换完衣服后的状态,是姜武阳早期的状态。”

    “我把这个状态叫做懵懂状态,或者叫青春期状态。”

    “哦?”陈导来了兴趣:“怎么说?”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了一个叫做‘精神三变’的概念。”

    “说人类的精神,分为骆驼,狮子和婴儿三个阶段。”

    张远一开口,曾佳就蒙蔽了。

    尼采……试个镜,还聊到哲学上去了?

    这么高端吗?

    她想着,大部分演员可能连尼采是谁都未必知道。

    毕竟这行里“绝望的文盲”太多。

    莫说她被镇住了,陈可欣也被镇住了。

    张远见状,很满意。

    其实好演员,顶级演员,是一定要懂哲学的。

    被称为康熙大帝本帝的焦晃老师就说过。

    演戏是一种“非我”状态,因为角色肯定不是你本人。

    但作为演员,在表演时又要去成为这个“非我”。

    所以他说,表演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非非我”。

    这个说法其实已经很哲了。

    既有西方哲学概念,又有东方道家和佛家精神。

    在优秀演员角色演的像就已经很好的概念上,老艺术家又往上迭了一层。

    单从理解上,老艺术家的境界就已经足以碾压后辈了。

    “这个精神三变,刚好能对应片中庞青云,赵二虎和姜武阳三人初登场时的状态。”

    尼采,就是说上帝已死的这个尼采。

    他认为,骆驼,代表承担和背负,是被动接受的,既“我应该这样”。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