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魏延暗植私兵根(1 / 2)
汉中平定的捷报传到江陵永安宫时,檐外的春雨正淅淅沥沥打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刘备坐在窗边的案前,手里捏着益州田亩核查册,指尖划过“成都平原垦荒三千顷”
的字样,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费祎捧着汉中的奏报轻步走进来,锦缎制成的奏报封皮上,还沾着从汉中带来的泥土气息。
“主公,魏将军差人送来捷报,汉中曹魏残部已尽数肃清,仅余少量逃兵逃往凉州。”
费祎将奏报递到案上,声音温和,“魏将军还奏请,愿留三万军驻守南郑,另调五千川北降兵补充防务,说是凉州羌人近来频繁越境,需加强戒备。”
刘备放下田亩册,拿起奏报仔细翻看。
魏延的字迹力透纸背,在“兵力分配”
一栏写得格外详尽:一万守阳平关,扼守汉中门户;八千守南郑,作为中军枢纽;六千守祁山道,防备凉州方向;六千守米仓道,衔接益州粮道。
每一处部署都兼顾了防务与粮运,看不出半分破绽。
“文长办事,向来稳妥。”
刘备放下奏报,端起案上的热茶,雾气氤氲了他的眉眼,“夷陵之战后,他随朕平陈式、破阳平关,从无差错。
汉中交给这样的人,朕放心。”
费祎站在一旁,手指不自觉地绞着朝服下摆,迟疑道:“主公,臣听闻那五千川北降兵多是夏侯玄旧部,其中不乏桀骜之辈。
魏将军一人执掌三万大军,又添降兵,是否需派一名监军前往节制?毕竟汉中远离中枢,一旦生变……”
“子玮过虑了。”
刘备打断他,语气带着几分信任,“文长对汉室的忠心,不亚于云长(生前)。
当年他在荆州时,便愿为朕断后,如今怎会生二心?再说,眼下张飞在南中安抚蛮族,高顺在荆州防守,朕身边实在无可用之人。
汉中之事,让文长全权处置便是。”
费祎不再多言,躬身退下。
他走后,刘备重新拿起奏报,目光落在“祁山道防务”
上,喃喃道:“若能早日北伐,定要让文长当先锋。”
他从未想过,这份信任,会成为魏延暗中布局的温床。
此时的南郑城内,汉中军府的舆图前,魏延正背着手站着。
舆图上用朱砂标出的粮道、关隘,早已被他摸得滚瓜烂熟。
张翼站在一旁,手里捧着川北降兵的名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士兵的籍贯、武艺特长,甚至家中亲眷的情况。
“张翼,”
魏延转过身,玄色铠甲上的鳞片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从这五千降兵里挑,专挑那些家里有老小有牵挂、在曹魏时受过克扣军饷的。
告诉他们,跟着本将军,月银加三成,战死了不仅赏百两白银,还会派人赡养家小。”
张翼愣了一下:“将军,这么做会不会太张扬?万一被主公知道……”
“知道又如何?”
魏延冷笑一声,手指点在名册上一个叫“周仓”
(非关羽部将,同名降兵)的名字上,“这些降兵本就对曹魏不满,咱们给他们生路,他们自然会跟咱们一条心。
主公远在江陵,哪会管这些琐事?你只管去办,挑出的人编入你的‘锐锋营’,安置在南郑城外的落凤谷,那里偏僻,适合秘密操练。”
张翼躬身领命,刚走到门口,又被魏延叫住:“对了,阳平关的王平,是故丞相(诸葛亮)旧部,你多派几个斥候盯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要报给我。”
当日午后,张翼便带着人去了降兵营地。
落凤谷的荒地上,很快搭起了简陋的营帐,两千名被选中的降兵,拿着魏延特批的新兵器,跟着张翼操练。
魏延每日清晨都会去谷中,亲自示范枪法,甚至和士兵们一起吃糙米饭、喝野菜汤。
当周仓因母亲病重没钱医治时,魏延当即派人送去五十两白银,还安排医官去川北探望——这一举动,让降兵们彻底归心,私下里都喊“魏将军是再生父母”
。
与此同时,魏延的亲信马岱(汉中本地将领,非马族弟)正带着百匹蜀锦,前往成都拜见李堪。
李堪坐在太守府的书房里,看着马岱递来的密信,手指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