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凉州对峙新局(1 / 2)
凉州西部的沙城(司马昭临时修建的据点)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司马昭坐在案前,看着面前的兵力清单,脸色凝重——经过张掖、酒泉两战,他的兵力从两万五千缩减到一万八千,战马也损失了五百多匹,粮草只够支撑四个月。
“公子,季汉的赵云已经率军逼近沙城,咱们要不要继续撤退?”
梁绪小心翼翼地问。
他知道,司马昭现在的心情糟透了,稍有不慎就可能触怒他。
司马昭却摇了摇头:“不能撤。
沙城是咱们最后的据点,若是再撤,就只能退进沙漠深处,到时候粮草断绝,士兵们都会饿死。
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收缩防线,加固沙城,囤积粮草,和季汉打持久战。”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立刻派人去西域的大宛、康居,再去乌孙,不惜一切代价购买粮食和战马;另外,让阿朵联络羌胡的残余部落,只要他们愿意来投奔,就给他们足够的粮食和牧场——现在,咱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拖到季汉粮草耗尽,或者中原出现变故。”
梁绪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一个月,司马昭的人频繁往返于西域各国和羌胡部落,虽然没能买到太多战马(季汉使者也在西域游说,各国不敢公然得罪季汉),但还是筹集到了三万石粮食,勉强能支撑半年。
阿朵也联络到了两支羌胡小部落,带来了两千多牧民和五百匹劣质战马——这些牧民虽然不善打仗,但可以帮忙耕种和放牧,缓解了粮草压力。
沙城的防御也在不断加固——司马昭下令在城外挖了三道深壕,灌满了从沙漠绿洲引来的水,还在城墙上架设了从季汉军械坊缴获的连弩,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赵云的大军抵达沙城外后,并没有立刻起进攻。
他看着沙城的防御,对身边的将领说:“司马昭这是想跟咱们打持久战。
沙城易守难攻,而且他们囤积了不少粮草,硬攻只会损失太大。
咱们先围住沙城,切断他们的补给线,等他们粮草耗尽,自然会不攻自破。”
消息传到洛阳,诸葛亮正在和刘备商议后续的战略。
“赵云的策略很稳妥。”
诸葛亮说,“司马昭现在被困在沙城,对外联络基本被切断,西域各国也不敢再给他们提供支援,只要咱们能坚持围困,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投降。”
刘备却有些担忧:“可咱们的粮草也需要从中原运送,长期围困下去,对咱们的压力也很大。
而且,中原的百姓刚经历过战乱,长期征兵打仗,恐怕会有不满。”
“陛下放心,臣早就有准备。”
诸葛亮笑着拿出一份奏折,“臣已经下令,在凉州东部的武威、张掖等地,推行‘军屯制’——让士兵们在不打仗的时候耕种土地,既可以解决部分粮草问题,又能减轻中原的负担。
另外,臣还派人去中原各地,安抚百姓,减免明年的部分赋税,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刘备接过奏折,仔细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好!
还是孔明你考虑得周全。
有了军屯制,咱们就不用再担心粮草问题;减免赋税,也能安抚百姓,避免出现民怨。”
诸葛亮又道:“陛下,咱们除了围困沙城,还可以做一件事——派司马懿去沙城劝降司马昭。
司马懿是司马昭的父亲,他去劝降,既能减少士兵的伤亡,又能彻底解决凉州的隐患。
若是司马昭愿意归降,咱们可以赦免他的罪行,将他软禁在洛阳,既保全了司马家的血脉,又能震慑其他叛乱势力。”
刘备犹豫了一下:“司马懿会不会趁机和司马昭勾结?毕竟他们是父子。”
“不会。”
诸葛亮坚定地说,“司马懿在辽东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的忠诚。
而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司马昭继续抵抗下去,只会自取灭亡。
他去劝降,既是为了司马昭,也是为了自己——他想通过这件事,彻底洗刷自己的叛乱罪名,为司马家留一条后路。”
刘备想了想,最终点头:“好!
就派司马懿去沙城劝降。
让他带着朕的圣旨,告诉司马昭,只要他愿意归降,朕可以赦免他的所有罪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