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商谈婚事(3 / 4)

加入书签

后来渐渐放开,甚至能用手势精准描述口感:“太油”“少辣”“回甜不够”。

    有一次,林溪尝试复刻西北抓饭,用了阿木尔寄来的羊肉和香料。巴图一入口,眉头就皱了起来。他急忙写下:“米太软,缺柴火气;肉要再焖一刻钟,撒孜然前先淋醋。”

    林溪照做,果然风味大变,竟与记忆中牧民家的味道相差无几。

    “你怎么知道?”她惊讶地问。

    巴图沉默片刻,用手语回答:“我阿妈做的饭,就是这样。她说,风沙大的地方,饭要有骨头味。”

    屋内一时安静。

    石头忽然觉得胸口发烫。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些被世人嫌弃的“残缺之人”,原来背负着如此厚重的生活智慧。他们不是来乞讨温暖的,而是带着火种来的。

    四月中旬,新厨房正式启用。

    十二个灶眼整齐排列,墙上挂着统一规格的围裙,每件都绣着名字。最中间那个灶台特别宽大,专为轮椅使用者设计,旁边还贴着手语版操作指南。屋顶开了天窗,阳光洒下来,照亮灶台上跳跃的火苗。

    开幕当天,林溪宣布要做一道前所未有的菜??“**共生锅**”。

    “不是stew,也不是火锅。”她站在中央,声音清亮,“它没有固定配方,每个人贡献一道自己最拿手的菜,融合在一起,不分主次,不争先后。”

    众人哗然,却又兴奋莫名。

    小芸包了韭菜鸡蛋饺;李长根炸了酥脆藕盒;古丽娜腌制了酸黄瓜;苏婉炒了一盘虎皮青椒;周振国难得下厨,炖了一盅药香乌鸡汤;就连一向沉默的烧锅炉老赵,也端来一屉玉米窝头,说是“老家味道”。

    石头和巴图合作,做了一道“双生豆腐”??一块嫩豆腐清蒸,一块老豆腐煎炸,象征两种命运,同锅共存。

    最后,林溪将所有菜肴倒入特制大铜锅,加入秘制高汤,文火慢煨。香气如潮水般涌出,弥漫整个村落。

    开锅那一刻,所有人执勺自取。

    没有人说话,只有咀嚼声、吞咽声、偶尔的叹息与轻笑。这一锅,盛的不只是食物,更是十五个人的生命印记。

    吃到一半,巴图忽然站起身,从包里取出一个小陶罐。他打开盖子,倒出一把暗红色的粉末,轻轻撒入锅中。

    “这是……?”林溪问。

    古丽娜翻译:“他说,这是戈壁深处的风干辣椒粉,祖母传下来的配方。加进去,能让冷的人暖过来,让怕的人勇敢起来。”

    林溪眼眶一热。

    她忽然明白,所谓“心音”,从来不是单向的传递。它是一场回响,是远方的风撞上山谷,又带着新的声音归来。

    饭后,林溪再次翻开《味觉档案馆》,在新增一页写道:

    >**巴图**:西北沙枣村人,先天聋哑,右手残缺。

    >第一日:沉默如石。

    >第七日:学会二十个手语词汇。

    >第十五日:独立完成切配任务。

    >第三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a5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