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三章 退位的打算(2 / 3)
哥,您莫不是想把位置让给我那侄儿吧!”
虽说最近一段时间,侄儿展现出来的能力与手段颇为不凡,归根结底他依旧是个孩子。
一下子将他捧那么高,就不怕他掉下来摔个好歹?
也不怕步子迈的太大,扯到荔枝?
提起自己的儿子,朱标的脸颊上流露出久违的笑容。
平日之中在朱雄英的面前,他一直在努力扮演一个严格的父亲,无时无刻都在想着该如何鞭策、教导自己的儿子。
承认道:“雄英比我出色,思维跳跃,做事天马行空,让人捉摸不透,却又能够造福大明。”
“如今只是年纪小,性子未定,过于顽劣,仍需要好好敲打几年才行!”
“没有我在前面阻挡他的脚步,他一定会更加迅速的成长,至于日后会带领大明走上何等高处,我真的有些不敢想。”
朱棣没有想到,自己的大哥,竟然会给侄儿如此高的评价。
只是他说的这些优点,自己为何一点都没有察觉到?
唯一给自己的感觉就是,那小子很烦人,总能勾起他的怒火。
再次提醒道:“大哥,此事绝非儿戏,望你三思而后行,莫要惹怒父皇才是!”
朱标苦笑道:“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始终没有对父皇提及此事。”
就在这时,朱元璋爽朗的笑声传来。
紧接着亢奋的声音道:“标儿,你猜咱今天去看大孙,发现了什么?”
随即身躯便出现在两人的面前,看到朱棣后,脸色就是一沉道:“你为何在此?”
朱棣赶忙弯腰施礼道:“父皇,儿臣只是过来看看大哥的恢复情况,不曾想会坏了父皇的心情。”
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朱元璋也没有这怪朱棣的意思,毕竟除了劫匪的事情外,其他的都是喜事。
摆摆手道:“既然你也在,那就一块听听,咱大孙的本事。”
两人都能够察觉到父皇的喜悦,很是配合的做出一副聆听的姿态来。
然后朱元璋便开始讲述江南之地那边送回来的喜讯与发展状况。
越听朱棣的心思越沉重,江南之地明明是自己表演的舞台,怎么就变成如今这个样子了呢?
如此年纪就敢这般锋芒毕露,难道他心中真的已然无惧任何敌人了吗?
听完朱元璋的讲述后,朱标茫然的询问道:“父皇,您口中那个杨士奇是何人?儿臣为何没有听说过此人?”
朱棣也在一旁竖起耳朵,因为这个名字他也没有听说过。
但能够从父皇的口中得知此人的名字,想来也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
朱元璋尴尬道:“咱也不知道他是谁,此人是大孙指派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