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真是幼稚(2 / 3)

加入书签

尔看到过一些这类的工程车,还可以提供几个差不多的车型。

    但是江成拆过近千辆汽车,没有拆过一辆叉车呀。加上在单位里的是电动叉车,拆了也看不到发动机。无法提供内燃发动机的一些大致的信息。

    发动机上面都会标注马力转速和扭矩的,有这个数值参考,再对应着车型。这也是为什么江成能让柴油机厂那么快生产出符合自己设计的车辆发动机原因。

    现在想生产内燃叉车,难点就在内部构造搭配。

    “郑助理,这没有专门对应的力学公式,我看也没有必要再继续无谓的推算了。用笨办法吧,先用大马力的发动机和常规变速箱还有一些零部件组装一下吧。试制出来后,再哪里有问题就调整哪里。”江成望着图纸摇了一下头说道。

    “那这车自重按照几吨来生产呢。”郑可点了一下头询问道。

    叉车要讲究平衡,车身的重量最少要减去货叉的重量,然后要大于限定举重货品重量。

    总不能两吨重的叉车,去搬运三吨重的货物。那在举重的时候,叉车百分百一下就翻了。

    叉车自身重量够了,举重还要看发动机转换的动力够不够。发动机要是马力不行,你叉车造三吨,只能升举一吨多的货物也没有什么意思。

    “先按照三吨来吧。”江成思考了一下说道。

    “好的。”郑可记录了一下回应道。

    三吨的自重叉车,基本上就只能升举两吨的货物。不是说举不动三吨的货,而是只能升举两吨左右。

    毕竟叉车是有轮子的,轮子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翘板的支点,如果轮子装的比较靠后,甚至不用举重车子就往前栽了。

    所以这是力学的问题,并不是动力学。底盘设计不好,自重三吨的叉车被两吨多的货物压翻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得测试和调整,要是有力学方面的技术人员,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实际上生产的叉车,都是设定一个升举货品的数值,然后来调整叉车的自重的。因为叉车的自重也很好增加,轻了就直接加铁板就是了。

    所以叉车一般是按能举重的货物来定义的,比如1.5T叉车和2.5T叉车什么,不同的设计工艺,叉车的自重也不同。

    现在汽车厂缺各方面的技术人才,江成又喜欢乱折腾,造内燃叉车,只能用笨办法了。

    ‘叮叮~订。’

    在江成跟谭雅萱讨论一些内燃叉车车身构造细节的时候,办公室的电话响了。

    这换了新的办公楼,工程科也安了电话。不过这电话不是独立的,整个工厂就一个电话号码,但有很多分机电话。

    外面拨打进来的电话都会经过话务室,话务室的人员会询问对方是什么单位,有什么请求。

    如果打电话过来的人,单位不行,级别不够,话务室的工作人员也不会随便把电话转到其他科室去。

    总不能随便一个单位的办事员,说找厂里的厂长,话务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