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维杰辛格的困境(2 / 3)

加入书签

,他们的办公室主任也‘非正式’地打来电话,‘委婉’地询问外交部近期是否在采取某种…‘不必要的、过于对抗性的姿态’,担心会破坏总理阁下大力推动的邻国脑互联互通战略。”

“维杰,我只是想给你提个醒,现在的风向…非常微妙,推动经济增长、抓住展机遇,是议会里压倒性的主流声音,有些指控…如果没有铁证,很容易被反弹回来,伤到自己。”

挂断电话,听筒里只剩下忙音,维杰·辛格久久地握着电话,手指冰凉,然后慢慢地、几乎有些僵硬地将其放回底座。

办公室里恢复了寂静,只有空调依旧在不知疲倦地嗡鸣,他感到自己仿佛凝聚了全身的力量和精神,调动了庞大的国家机器,却一拳打在了厚实、柔软、吸收所有力量的棉花墙上,无处着力,所有的冲击都被消弭于无形,只剩下一种深深的徒劳感和…孤立感。

对手没有旗帜,没有宣言,没有军舰调动,甚至没有明确的国籍标签,只有无处不在、无法溯源的资本洪流;有组织地渗透到社会最基层每一个角落、提供着难以拒绝便利的技术平台;以及精准无比、充分利用人性弱点、官僚惰性、商业贪婪和政治规则的精妙操纵。

他面对的,不是一个传统的、可以界定和反击的国家对手,而是一张正在自我驱动、迅编织、无形无状却又无处不在、坚韧无比的巨网。

它巧妙地利用展中国家对现代化的渴望、利用官僚体系的低效和腐败、利用资本逐利的本性、利用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自己完美地伪装成“机遇”

,“进步”

和“未来”

而他出的基于逻辑、经验和战略直觉的警告,在这套强大的、裹挟着无数现实利益的“展”

叙事面前,被轻易地贴上“保守”

、“过时”

、“多疑”

、“阻碍繁荣”

的标签,被淹没在“合作”

、“共赢”

、“普惠”

、“数字化未来”

的动人口号与一片欣欣向荣的商业图景之中。

他缓缓站起身,脚步有些沉重地走到办公室那面巨大的、覆盖了整面墙的南亚地图前。

地图制作精良,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马尔代夫…这些印度视为传统后院、文明腹地和天然盟友的国度,被不同的色块清晰地区分开来。

此刻,在他眼中,这些国家的版图上,仿佛正被一层淡淡的、不断蠕动蔓延的、危险的蓝色阴影所覆盖——那是一种新型影响力的颜色,冰冷、高效、数字化,且难以驱逐,如同某种具有生命力的菌毯。

他知道,一场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博弈已经无声无息地全面开场。

这场博弈的规则书被彻底重写,战场模糊不清,武器无形无质。

这一次的对手,比以往任何一个地缘政治上的明面敌手都更狡猾、更隐蔽、更难以捉摸,也…可能更加危险和致命。

深瞳的南亚之网,正在悄无声息地收紧,不仅仅缠绕上他的邻国,也开始缠绕上他所在的这个庞大官僚机构,渗透进国内的商业利益集团,甚至威胁到他自身的地位和信誉。

维杰·辛格沉默地拿起一支专用的红色记号笔,笔尖悬在那幅巨大的南亚地图上,微微颤抖。

最终,他用力地、几乎是带着一种绝望的愤怒,在加德满都和科伦坡的位置,重重地画下了两个巨大的、狰狞的问号。

鲜红的墨水仿佛渗入了地图的纤维,像刚刚撕裂的伤口,醒目而刺眼。

北京,中国国家安全部,某局办公室。

陈少山的办公室就是其中之一,屋内只亮着一盏老式的绿色罩台灯,光线聚焦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将他伏案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在身后满是书籍文件的柜子上。

他的桌上有些凌乱,却乱中有序,几份来自不同渠道的情报摘要摊开在一旁,页边空白处留着苍劲的红色批注。

电脑屏幕上不再是日常文档,而是复杂的动态网络拓扑图,无数光点在代表全球网络的线条上流动,其中几条通往南亚和中东的路径被高亮标记,旁边还有不断滚动的、加密的资金流向分析数据。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得到许可后,他的助手小张推门进来。

小张年轻,却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